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zqbdf/

5月3日北京首展结束后,我们邀请大家分享对LIAN博物画展的观展感受。

我们的问题是

1.LIAN博物绘画展和你看过的其他展览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2.LIAN博物绘画全国巡展共收集、展出近幅博物绘画作品,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喜欢的一两幅?并告诉我们她是如何打动你的?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你们的记忆和故事也深深打动了我们,你们的喜欢和鼓励会让中国的博物绘画走得更远~

以下是大家的观展分享~

“展览越是惊叹于画家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作品中展示出来的植物绵长的生命力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第一次感到一株小草一朵小花也可以这样惊艳。以前也看过类似主题的摄影展,并没有这么打动人,还是作品中凝聚的人文精神——画家对植物的热爱更能引起共鸣。

冬虫夏草那幅很奇特,一半地上一半地下,展现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于从没见过实物的我来说,太新鲜了。山楂那幅最喜欢,当时驻足看了很久,画中山楂逼真又静谧,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山楂作为童年水果的味觉记忆如此清晰,一下子充盈在口中。”—koko?

“LIAN博物绘画展的特别之处在于返璞归真。我们习惯于在博物馆中认识自然、品味艺术、回溯文明。LIAN博物绘画展则不同,辟一方展室于北京植物园中。博物绘画的题材来源于自然,布展于自然之中,使生命复归于自然,使万物之灵与自然相通。艺术家们以大匠之眼、赤子之心还原生命,以忠于自然的笔触,表达对于生命至高的敬畏与虔诚。岁月不居,春秋代序,唯有万物,生生不息……

欣赏LIAN博物绘画展,最喜爱曾孝濂先生绘制的《牡丹》。白色的牡丹,纤尘不染,而又尽态极妍。这幅动人的画作使我忆起读研究生时的岁月。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师大的校园里有一片小小的牡丹园。牡丹花开的时节,三五同窗坐在长椅上聊梦、聊爱情、聊无关功利的愿景。岁月如此纯净清白,却又流光溢彩,宛如月色中清丽的白色牡丹。流连在曾孝濂先生绘制的《牡丹》前,记忆中的牡丹仿佛落在了纸上。她盛放,惊艳了时光……”—歆炎

“喜欢曾孝濂先生的作品,尤其喜欢那幅百合花。第一次参观这种科普类的画展,在志愿者老师的讲解下,能够了解一棵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水果

“这次的作品最大的特征,就是集合了艺术与科学之美,以细致入微的画笔,展示了绘画对象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地下形态、微观结构是、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展出作品中,曾孝濂老师的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幅都非常喜欢,每个细节都值得观摩学习。尤其喜欢《硬叶兜兰》和《野百合》两幅,前者细腻刻画了花瓣叶片的纹路,茎杆的绒毛,质地与光泽都极美,色彩渐变丰富,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后者画出了花朵盛放的不同时期,画出了白色花瓣的丰富变化,整体色调非常和谐淡雅,展示出一种雅致宁静的美。冒昧打个比方,前者如油画,后者似工笔,不同风格的美。”—swallow燕子

“LIAN博物画展作品的特点是在科学表达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人美感。

曾老师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科学与艺术的极致结合,过目不忘,回味无穷。余天一的红花羊蹄甲,见其画如见其人,他在科学上的严谨和对艺术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feifei

“可以用"净,静,境,敬"的感悟来概括其有别于其它展览。用"感动,感慨,感恩,感谢"以表达对各位绘画作者的敬意和对主办方的谢意。

很遗憾,亲临现场只看了在北京展出的博物绘画作品,其它都是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hy/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