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不像话的中药名

1/39辛夷,中药名。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米至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林缘。

2/39莳萝,又称土茴香。伞形科,果入药,有驱风、键胃、散瘀、催乳作用。

3/39秋石(PreparedSalt),中药名,别名:秋丹石、秋冰、淡秋石,属钙化合物类。主治虚劳羸瘦、骨蒸劳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遗精等症状。

4/39重楼,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5/39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Linn.),别名:舀求子、史君子、四君子,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著。

?

6/39茯神,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的菌核,原物种为低等植物,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中间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性味甘、淡平。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

7/39朱砂,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有镇静催眠作用,认识不甚一致;有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

?

8/39龙葵(学名:SolanumnigrumL.),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9/39檀香(SantalumalbumL.)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

10/39枳实,中药名;属芸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

11/39杜鹃,中药名。为杜鹃科动物小杜鹃CuculuspoliocephalusLatham的肉。具有滋养补虚,解毒杀虫,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病后体虚,气血不足,疮瘘,跌扑肿痛,关节不利。

12/39青菀,释名: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气味:(根)苦、温、无毒。主治肺伤咳嗽;产后下血;缠喉风痹。

13/39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

?

14/39昆布,气腥,味咸。归肝、胃、肾经。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能。用于痰饮水肿。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

15/39竹茹,中药名。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6/39南星,也就是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Blume),是一种带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具有散风、祛痰、镇惊、止痛的功效,可治中风麻痹,手足痉挛,头痛眩晕,惊风痰盛等病症。

?

17/39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sibiricumPatrinexWidder)(尔雅)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都有其毒(贝壳杉烯毒苷),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

?

18/39豆蔻《中国药典》收载的草药,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

19/39苍术,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摘去须根。

?

20/39佩兰,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21/39连翘(拉丁学名:Forsythiasuspensa),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

22/39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

?

23/39瞿麦,别名:高山瞿麦,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破血通经功效。

24/39杜仲,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

25/39丁香,公丁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药,指的是没有开花的丁香(Syzygium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属)花蕾晒干后作为香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26/39良姜,别名小良姜、高良姜,其性温、味辛;具有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

27/39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28/39决明子,中药名。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

29/39白薇,别名:薇草、知微老、百荡草、白前等,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

?

30/39杜若,(拉丁文名:PolliajaponicaThunb.),别名: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主治理气止痛,疏风消肿。用于胸胁气痛,胃痛,腰痛,头肿痛,流泪;外用治毒蛇咬伤。

31/39半夏(学名:Pinellia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

32/39雪见,雪见草,直立草本,高15~19cm,多分枝。茎方形,疏生短柔毛。根生叶丛生,贴伏地面,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叶面有明显的深皱折。根性味苦、辛、凉,无毒。能活血,消痈肿,止吐衄,全草治疮毒。

?

33/39忍冬(学名:LonicerajaponicaThunb.)(名医别录),别称:金银花(本草纲目),带叶的茎枝名忍冬藤,供药用。

34/39青黛,中药名。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

35/39水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的地上部分。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具有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之功效。

36/39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37/39白术(zhú),拉丁学名Atractylodesmacrocephala。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

38/39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L.)Britt.),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

39/39白芷,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

(本公号所有文章,作者文责自负。或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并致谢意。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院长寄语

——都说,自然界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以此推论,我也是茫茫人海中独一无二的我。或如加谬所说“唯有独一无二的人才是真实的”。所以来世上走一遭,我想做好这个世间唯一的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hy/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