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家人发来几张照片,让我辨认其中的花木。我无需细看,一眼便认出那是紫荆花。随后,我去取快递,顺便在院中漫步,又见小花园中的紫荆花开得正盛。我随手捕捉了几张美丽的瞬间,心中想着回来后要记录下这花的美丽。紫荆花,学名Cercischinensis,隶属于豆科紫荆属,拥有多个别名,如满条红、满枝红、苏芳花和紫珠。这种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它偏好充足的光照,能耐寒,并喜爱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不宜长时间淹水。紫荆的萌蘖性强,易于修剪,其皮、果、木和花均可入药,但需注意其种子含有毒成分。

紫荆花通常在早春时节绽放,那时叶子尚未长出,满树皆花,紫色花瓣在枝干上密密麻麻地布满,显得分外艳丽。其叶片呈心形,圆润而富有光泽,光影交织间,更是令人陶醉。紫荆常被种植在庭院、建筑物前以及草坪边缘,用于观赏效果极佳。

此外,紫荆的树皮和花梗也可用于制药,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其种子可制成农药,用于驱杀害虫。紫荆在中医里被视为一种具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多重功效的草药,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闭经、蛇虫咬伤等症状。同时,其木材纹理笔直、结构细腻,非常适合制作家具和建筑使用。以往,我对紫荆花并无太多喜爱,那一树紧密相连的花朵,拥挤在一起,视觉上令人颇为不适。许多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更是难以忍受这样的景象,甚至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然而,当我们抛开心理障碍,从微观角度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小花其实别有一番精致。它们紧密地簇拥在一起,仿佛是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而疏朗的部分则清晰地展现出每一朵花的独特魅力。每一朵豆花都像是一个深绯色的小口袋,尤其是那鲜艳而又不失雅致的色彩,真的非常好看。只要掌握好取景构图,拍摄出来的效果也丝毫不逊色。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唐韦应物《见紫荆花》受命别家乡,思归每断肠。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吾弟当平昔,才名荷宠光。作诗通小雅,献赋掩长杨。流转三千里,悲啼百万行。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唐窦蒙《题弟臮述书赋后》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唐杜甫《得舍弟消息》从上述诗词中,我们可以窥见紫荆花与手足情深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其中,更蕴含着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据南朝吴钧所著的《续齐谐记》记载,京兆尹田真与其兄弟田庆、田广在分家时,将大部分财产都已妥善分配。然而,当他们注意到院中的紫荆花时,却产生了分歧。兄弟三人曾试图将这株紫荆花树截成三段以平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清晨这株紫荆花竟枯萎而死。田真望着这情景,不禁感叹道:“人不如木也。”随后,三兄弟决定重归于好,并和睦相处。令人惊奇的是,那株紫荆花树在他们的兄弟情深之下竟然重现生机。自此以后,庭院中的紫荆花树便成为了家庭和睦、骨肉情深的象征。谈及紫荆花,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香港的市花。然而,此紫荆非彼紫荆,两者并非同一物种。香港的紫荆花,实际上是红花羊蹄甲,一种高达6至10米的高大常绿乔木。其花朵大如掌状,形似兰花,且散发出兰花的香气。这种植物不仅在香港广泛种植,还是中国华南地区许多城市行道树中的一员。与此相对,另一种紫荆则生长在北方,两者名字相同,却有着显著的差异。了解这两种花儿,确实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jz/1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