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挂号 http://m.39.net/pf/a_8868465.html

学第26期(总第期)

面条菜的记忆

文/宋瑞粉

春天是挖野菜的季节,踏青的时候顺便挖点野菜,一举两得。

厂里工人住宿的外面就是一片荒地,下午时分,我正在地里寻找荠菜,二姐(二姐在厂里打扫卫生,是个热心肠)看见了,跟我寒暄几句,突然她弯腰指着一团草说,你怎么不要这个菜?

我回头一看,就在我身后不远处,几簇青翠欲滴,叶片扁长,貌似面条菜模样,可我不确定是不是能吃的野草,长得正旺。

她一下子有精神了:“这是羊蹄子棵,蒸着吃很好吃哦。”

“我没吃过,万一吃坏肚子可不值当。”

“真的能吃,小时候经常吃。”说着,她随手薅了一把。“回家我做好了给你尝尝。”她走时还对我客气地说。我笑了笑。

过了没几天,她喊我去城里办事,捱到晌午顶,带我来到一间不大的饭店,点了一盘蒸羊蹄子棵,一碟花生米,两碗牛肉汤。

“我那天让你等着,你不等都让我们吃完了,今天我特意给你点的羊蹄子棵,你尝尝味道如何?”二姐边吃边说那天的事。

当时已到饭点,饿得肚子咕咕叫,我看着眼前一盘子用面拌的青菜,也不见外,抄起筷子?了一大口,大嘴噗嗒噗嗒吃了起来,味道还不错,跟面条菜一样,清淡不腻,有股青草的味道!

“好久没吃过这样的野味了,还是这野菜,不过和咱家里的差点劲。”她说。

二姐说的野菜,听起来洋气,其实,乡下地里都是。不骗你,只要做好了,不管谁见了,不管你馋不馋,都想?两筷过过瘾。趁早春,薅出来,冲洗干净,炒吃、蒸吃、下锅、凉拌都管,不管怎么做味美得都让人流口水。

“我也好久没吃过这样的野味了。”我也说。

我说的野味就是面条菜。面条菜的叶片长圆形,根部楔形,顶端渐尖,叶面有柔毛,用手摸感觉厚厚的,花开的时候像个瓶子,顶端细细的像瓶口,底部椭圆形状,所以有的地方说是麦瓶草。

记得小时候,一开春,地里麦苗翠绿翠绿的,麦垄里的土被柔和的太阳晒得松松的,正好给面条菜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地方,疯长得比麦苗还高。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也趁着暖阳,撒丫子跑到麦地里,翻跟头、打滚儿,耍大车、仰八叉、睡大觉。回来还不忘薅几把面条菜,给妈妈表功。

只见妈妈把面条菜洗干净后,放在菜盆里用面拌匀,让面条菜裹上面粉,平铺在蒸馍的笼屉上,烧火冒大气以后再焖会儿就蒸好了。接着把调好的蒜汁、盐、调料、香油等跟面条菜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吃了。

小时候每年春天,隔三差五的就吃一顿面条菜,它是大自然馈赠我们的食物,不能辜负。那时候人们除草的时候,不用故意留下,到明年麦地里长的都是,随便薅几把就能吃一顿。

也是奇怪,它跟着麦子一起生长,一起收割,从来没有人把它当野草拔掉的,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它能给人们带来口福,再就是它开的小花粉粉的,结的果实像个椭圆形瓶子也确实挺好看的。一次,我把它的嫩果实摘下,掰开露出一粒粒白白圆圆的小珍珠,忍不住就放嘴里尝尝,有股甜丝丝的味道,噢!果实原来也可以这样吃!

那时候家家种地都是农家肥,一片一小堆儿,然后用铁锹四面撒开,要是有风的时候就会省很多劲儿,并且撒的也均匀。农家肥是有机肥,养苗也养草,面条菜也乌油黑亮,长得也大,薅不几颗就可以下面条吃一顿,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各种除草剂的发明,人们懒得下地除草,单等着开春后背上一桶除草剂,几十分钟一亩地的药就打完了。听说除草剂的药性很大,时间也比较长。人们也不敢下地薅面条菜吃了,慢慢地面条菜也差不多没有了,满地里找不到几颗。我们也都慢慢长大,已不是当年的小孩,不能为所欲为在麦地里打滚儿、翻跟头、要帅,那滋味随着面条菜的消失再也没有了……

这几年,国家搞环保,搞绿化,返耕还田,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慢慢地野菜上了餐桌,成了有机食品,不管怎么做也吃不出来小时候的味道,心里总有一片柔软的地方还停留在那过去的时光,挥之不去。

宋瑞粉部分作品荐读★爹,原谅我没能送行★母亲节寄语★旧事难忘作家简介宋瑞粉,山东济宁人,嘉祥作协会员,热爱生活,爱好写作,愿用平凡之心,书写平凡的人生。

《绝对文学》征稿函

一、推文时间:原则上每周一三五推发作品,如遇重大节假日或平台重要活动,随时调整推出时间。二、栏目设置:平台开设: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评论等栏目。三、投稿要求:1、本平台不讲关系,以质取稿,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投稿作者务必添加主编)。2、因人手有限,本平台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3、投稿15天内未刊发或未接到用稿通知,稿件可另行处理。4、稿件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在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jz/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