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4.html

一位叫神幸纪的面包师,居住在北海道乡下,经营一家小面包店。有一天,他写信给中村好文,想请建筑师为自己设计一座小房子。第一封信里,简介了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还不忘介绍所居之地,一个充满自然风情的农村;一座羊蹄山,山上的泉水是村里的自来水;还有一家他引以为傲的法国餐厅。

面包师在这家餐厅工作过,是一位法餐大厨,由于迷恋烤面包,辞职经营起自己的小面包店。信里他写道: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可以很自然地感知到素材和大地……神幸纪每一次将面包送进炉里都虔诚祈祷,希望烤出的都是美味面包。他的态度里,似有一种神性。

早年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井上靖等作家的文字里,间接捕捉到日本民族的点点滴滴——他们的审美观、自然观、社会观。一日,与孩子一起看一个美食纪录片。东京一家烧烤店,老板雇了3名帮工,他们吃饭前,双手合十,珍重说一声:吃饭了哦。那种珍惜食物的仪式感,我很早便在黑柳彻子的书里领略过。自幼儿园阶段始,他们教育孩子不要挑食,叮嘱孩子们带便当时,既要吃大海,也要吃土地。大海代表鱼类荤腥,土地代表叶类蔬菜。特别诗意的教化方式。还是这家烧烤小店,几十年的历史了,永远那么小的店,从不想着扩张。老板所追求的,不过是食客的喜爱,这是他最大的骄傲。任何事他都亲力亲为,站在门口布帘前对客人迎来送往,鞠躬,不停地鞠躬……

这份认真里,有一种工匠精神,更有一种“道”。让你肃然起敬。

想起去年,一位日本女演员结婚前夕,亲自向媒体大众写了一则简短启示,一句句,美好,温馨,说自己与将要结婚的那个人“结下深刻羁绊”……内敛,斯文,所有为人的修养、教养均涵容其中。

面包师和建筑师的通信,开始于年春天。神幸纪第一封信末,这样署名:神幸纪(34岁)、麻里(38岁)、幸太郎(4岁)。麻里是他妻子,出生于横滨,心甘情愿与丈夫一起来到乡村定居,想必出于相同的志趣;幸太郎,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从这样的落款里,让你体味一种大老实。这份“本心”里有一种憨厚在,将自己家庭成员年龄和盘托出,似捧了一颗滚烫的心给你。这与我一贯主张写作上要“见本心”是同质的。

书信集里,杂有许多照片。房子终于盖好,童话一样,与自然融为一体;面包作坊被架空至两层楼高度,上悬一巨大十字架。羊蹄山上空,悬着一朵蘑菇样的云朵,洁白无尘,望着望着,心有远意……

对于散落于日本各地的古寺,我一直心有所往,其亭台楼阁、山水布局、草木分布……何其古气,看一眼,便有亲近感。我与日本唯一的一点儿联系,是家里挂的一幅画,中岛洁的画。一个小男孩头顶一片巨大芋艿叶奔跑于雨中,在他四周,开着无边无际的紫阳花。每见这幅画,便想起江川澜老师。这是孩子出生那年夏天,她自日本千里迢迢买回赠予孩子的礼物。

这本书信集,令人感慨。无论建筑师中村好文,抑或面包师神幸纪,我从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光,认真生活,对待自己的职业,如敬神,一切从心而出,珍重爱着世间一切,犹如一棵树深深扎根……这样内心丰富的人,怕是再也没有什么恐惧的了,更不会浮躁。每天安心踏实过着平凡日子,与自然土地相融。

这本书信集,遍布人的气息。

中村好文每周两次收到神幸纪从遥远北海道乡下寄去的面包。他的设计事务所,每个人都喜欢这美味的烤面包。一位有名的设计师被平凡的面包师深深打动着,不计报酬无数次往返考察地形,让对方的心愿达成。他知道他们的经济不宽裕,一半的设计费由面包代替。

神幸纪说,我会一直寄,直至一方不存在为止。

钱红莉

源自网络

小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jz/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