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7%的柳州人点击「柳州在线」哦!

以工业闻名于世,以生态谋篇布局,用宜居续写传奇。

  被赞誉“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柳州,用人文的温度、担当的态度、攻坚的力度书写宜业宜居宜人的新篇章。

  一个工业重镇像座花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中又处处透着大都市气息,有故事、有情感、处处是落脚点,坚定的生态发展脚步下,描绘出一幅生态宜居山水城的实景图。

  柳州色彩,工业之外是柔情

  紫荆绽放半城花海,花红柳绿映动山峦,醉卧那一城粉紫的温柔。

  一座宜居的城市,最直观的必要条件是绿树红花。柳州的花如此动人,微博、   作为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项目——花园城市建设的成果入眼入心。柳州城市景致在四季的交替轮换中,处处惊艳、美不胜收。

  春天里,杜鹃吐蕊,漫山遍野。

  郁金香、瓜叶菊,把初春的柳州打扮得漂漂亮亮。接着洋紫荆把街道染成红色,樱花、夹竹桃、桃花竞相开放。暮春时节玉兰也开花了,深紫粉白色的花蕾在树干上挺立。

  夏季树叶变成深绿色,荷花含苞待放。五彩斑斓的小花紫薇、颜色绚丽的大花紫薇、明亮的黄槐、粉白的木槿、深红的扶桑、紫蓝的蓝花楹、火红浓烈的美人蕉、清雅淡白的花叶良姜……艳丽的花海锦缎般细细密密铺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秋季天高云淡,柳州炎热的气候给了花朵更长的花期。紫粉红各色三角梅盛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园里传出桂花的香甜,会变色的木芙蓉在街角随风摇曳。

  冬季阴雨寒风,气温有可能降到2摄氏度以下,寒冷给柳州的植物出了一道难题——必须既耐热又耐寒。

  这些年广受欢迎的美丽异木棉趁着寒流甩掉叶子张开满树粉红色的花瓣,红花羊蹄甲作为柳州绿化的老将依旧表现优秀,深红色的花朵给城市平添一份喜气。冬季渐深,红枫银杏彩叶炫目,一树皆精彩。

  柳州的建筑亦格外有情。

  东门城楼作为柳州当年的边界,第一任“市长”柳宗元在城楼上留下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名句。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中心,但“修旧如旧”的理念让这座老城墙依旧沉重而富有历史感。

  一弯柳江把柳州分成两边,蜿蜒盘旋的江上有19座造型各异的大桥,于是柳州获得了“桥梁博物馆”的美称。海鸥般的广雅大桥生机勃勃;白露大桥大气磅礴;艳红色的文惠桥一直是很多柳州人心中最美丽的桥。

这些桥改变了城市的结构,“沿着路过去,不如过桥再过桥”成为出行的常态。城市的景色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一江碧水上条条巨龙腾飞,两岸连为一体,宜居城市之一的出行问题不再繁琐。

  柳州生态,工业之中显魄力

  高楼林立似柳州坚挺的脊梁,柳江蜿蜒尽显宜居城的繁华。

  正值盛夏,来到柳江边的亲水平台,随处是市民、游客的欢声笑语,下江畅游、上艇纳凉,江边踱步、沿岸垂钓……市区美景任意徜徉。

  “我游过桂林的漓江,想不到柳江也这样美。”7月中旬,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国土、气象部门负责人在柳考察调研期间,登上马鞍山俯瞰龙城,见识“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后,不住夸赞“这柳州,真难得”。

  这难得在于:既要大力发展工业,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工业与生态和谐发展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存在,在柳州逐步成为现实。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文化融合,柳州通过“三步走”,回答和证明了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两者可以协调、融合,共同发展。

  “环保犯事,再大的企业照样处理。”这是柳州的态度。近年来,柳州在城建、环保工程上加大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园林绿化建设品位高、韵味美,环境质量日益改善,市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诊治“酸雨之患”,变身“宜居之城”得益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柳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生态链”,不断推进节能减排,通过调整城市工业布局,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生产线被关、停、并、转,一大批重污染企业迁出市区,进行异地技术改造、重建或扩建。

  饮用水保护河段常年保持国家Ⅲ类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宜居柳州美得生动立体,不仅看得见、闻得着,还能用耳朵听。

  鹭群在柳江萝卜洲上盘旋嬉戏,欢快的鸟雀声即便是在毗邻柳钢、柳化等企业的雀儿山公园,也能听到。

  晴天时,湛蓝的苍穹让龙城别样可爱。“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中国十大美丽城市”……一连串的荣誉是对宜居柳州生态环境的肯定。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名人帆船邀请赛、国际高空跳水邀请赛,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柳州正以“水上娱乐运动之都”的新标签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柳州铿锵回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巩固“山清水秀地干净”这一最大生态优势品牌,走柳州生态发展之路,实现城市发展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柳州低碳,宜居之下聚魅力

  百里柳江,百里画廊,船在景中行,船也成新景。

  低碳生活理念在柳州尽情舒展。

  绿色的公共自行车,黄色的BRT,橙色的水上公交,还有一道道红色的非机动车道……宜居的城市必然要有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设施,于是柳州为市民的低碳出行提供了多元选择,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

  青山环抱、碧水蓝天,现代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宜居柳州有个“秘笈”:始终坚持把市民感受放在重要位置,将“宜居基因”根植入广大市民群众身心之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宜居成果,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攀升。

  柳州的宜居魅力在于全城上下共守护。“柳州扶得起”是持续多年的柳州百度关键词,柳州人用一个个感人实例温情回击冷漠;主动拆除违章建筑、主动拆除活禽圈养棚舍、倡导文明出行,城区、部门、街道、社区,市民、群众、学生、志愿者、新柳州人等都主动为宜居柳州出力。

  宜居,这里是国家卫生城市。8年前,柳州划定的创卫远景是: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人居和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工业柳州,宜居创业城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城总动员的8年里,柳州宜居魅力标志一个个在叠加: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等殊荣,并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城市,—年连续三年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前20强。

  柳州深知,作为西南工业重镇,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无数新名片的背后,是宜居柳州从未停止的谋升级脚步。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目标明确:要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创建工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10大标准”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要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在新常态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不断推动国家卫生城市提质升级。

  6月24日,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柳州市获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干净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最美丽城市”。

粟桂利、侯静雯/文

PP熊、指纹、木木、绿光、泥巴/图

柳州在线ID:lzzx_

只做老百姓喜欢的网站!

?—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wh/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