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澜沧江边

文/来银玲

冯牧先生的《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随着岁月积肥的孕育,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在澜沧江边邂逅一场蝴蝶的盛会啊!可是,去澜沧江边走一走尚且不能如愿,更别说际遇到蝴蝶会了。

漫步在澜沧江边,已经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更没想到这次旅行竟来得那么突然,说走就走,我就到了西双版纳的景洪市。景洪,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它的来历也是非常浪漫的。据说曾经有位傣族王子去山上打猎,打伤了一只小鹿。小鹿带着伤口逃跑,王子紧追不放,第二天黎明时,终于被王子追到无路可逃的澜沧江边,王子正在得意,没想到小鹿却纵身跳入江水中,江水泛起一道红光。从此,这里就建起了一座名叫景洪的城市,即“黎明之城”之称。

景洪,这个美丽的城市是我用脚步丈量的一个城市,因为它地处西双版纳边境地区,少有公交车,并且独自一人乘坐私家车或出租车,随时有被黑车司机贩卖到东南亚诸国给人做媳妇的可能,我便决定用自己的双脚来丈量这座边境城市。好在景洪不大,几天的工夫,我就基本摸清了这座城市的脾性。

景洪首先是一座被佛光沐浴的城市,那里随处可以看到佛塔,还有很多与佛教有关的文化,泼水节就是一项感悟自然、爱水敬佛的活动,无奈时机不对,浴佛、堆沙、听佛爷讲经等奉佛活动没有赶上,只参观了泼水节广场的建筑设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曼听公园位于景洪市的东南方,曾经是傣王的御花园,有着年的历史文化。沿着奇花异草的小路前行,随处可见的傣式风格建筑,尽头有大象表演。大象,因形体高大、体态安稳和吉祥如意等优点,一直被人们所钟爱。大象表演是傣族的传统文化。不亲眼目睹一番的确有些缺憾,我就随了参观的观众围在场子外面。不一会儿,四只大象慢吞吞地走进场子中间,二十出头的驯象猫多丽(傣语帅哥)紫衣短衫,带着大象做好表演前的准备。之后,开始引导拙笨的大象做着各种轻巧而优美的动作,帅气的猫多丽和温顺的大象之间配合默契,那来自人与动物之间的悠闲与和谐,让人顿时觉得人与自然之间彼此相互信任的珍贵,精彩的大象表演在观众的欢呼声里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到了大象和观众互动环节,观众席上,跃出一位年轻的骚多丽(美女),在驯象猫多丽的指引下平躺地面,乖巧的大象慢慢地走到骚多丽(傣语美女)身边,用它长长的鼻子嗅了嗅那位骚多丽(美女)的味道,就开始对这位骚多丽(美女)做着轻柔的抚摸……看大象表演的观众们都笑了,我的思绪在南诏与长安之间来回张望,那前去长安拜寿的大象,不知经过了自己生命里的多少坎坎坷坷,才安全抵达唐朝的长安,在优美的音乐声里,以成群结队的动作和次序,登上了引领文化高度的艺术大舞台,抒写着大唐文化的璀璨辉煌啊?

如果说在佛光里顿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么,在景洪的大街上喝茶,就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清代檀萃在云南为官数载,以自己的贴身体会抒写了《滇海虞衡志》。其中有云:“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攸乐,即今景洪基诺山乡。在景洪的街道上,随处飘散着普洱茶的清香,喝普洱茶成为当地的一种时尚,也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待客之道。沿着街道,大大小小的铺子里,几乎都能见到许多实木桌椅,无论是简易的茶桌,还是上乘的茶具,一律是上好的黄花梨、紫檀等珍贵木材,无论你走进哪家茶铺,老茶树、七子饼茶、南糯白毫、云海白毫、版纳银峰等普洱茶叶随处可见,这些茶叶,从一饼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我不是潜心喝茶一族,无奈舌尖敏感,多少能分出些许优劣。进了茶铺,茶桌上有三个玻璃茶壶,桌上依次排列着一套小巧而精致的玻璃茶杯。一位三十出头的猫多丽(帅男),客气而又不失礼貌地说“既然赶上了新沏的好茶,也是一份缘分。”随即招呼我坐下,这时,我才知道这位猫多丽(帅男)正要试喝从深山幽谷里得来的好茶,而我又赶在了这个节点上,也算是有一份茶缘吧。“既来之,则安之”作为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对于当下新进的普洱茶,也算拥有了一种体验权吧,我便和这位猫多丽(帅男)开始了对饮。

不一会儿,一壶水开,猫多丽(帅男)打开三个茶饼,让我闻闻茶味,我一一记在心里。猫多丽(帅男)开始给三个茶壶分放茶叶,然后注满开水,又分别倒入三只茶杯里,摇了摇茶杯,倒掉茶水。重新倒入茶水,递到我面前,做了个请喝的动作。

喝茶亦有喝茶的讲究,我还是略知一二,不语是对茶水的敬重,也是对茶主的礼貌。就这样,这位猫多丽(帅男)和我一杯接着一杯地喝,同系的三个茶饼,在色泽、气味,以及口感上明显不同,含于口中,慢慢品尝,茶汤里的泥腥、浓酽、清滑,透着层次上的清静、恬淡,闲散,成为精神上的慈悲、智慧与和谐……大约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朋友找到了我,猫多丽(帅男)同样捧茶待友,朋友性急,豪饮中连声道谢。待出了茶铺,朋友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半天,怀疑地问:“你去茶店里装模做样地一坐就是老半天,你懂喝茶吗?”多年的朋友,说起话来不留半分情面,我收起她的这份刻薄,笑而不语,和她一同返回酒店。

我居住的酒店,紧邻澜沧江江边。期盼已久的蝴蝶盛会即将拉开心灵的帷幕,我不免喜在心头。迈步之后,才感到全身黏糊糊的,原来是天空落下了雨丝,雨丝扑在我的脸上,也扑在了我的衣服上,才有了湿润与黏热的感觉,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好奇。抬眼望远,青黑色的山梁上飘着一团团的云朵,轻盈如白纱,笼罩着一个个山峰,一直延伸到我脚下的澜沧江畔。

沿江的岸上,我没有看到蝴蝶的盛会,但是我漫步澜沧江边的兴致很高,尤其是澜沧江边的雨润绿叶、雾锁红花,这根深叶茂的芭蕉大树和五颜六色的各色花草,从色泽和姿态上,以层次不一的景致妆扮着澜沧江畔。龙船花暂做了这里的主宰,漫过天地间一片灿烂。有的像一根微形的细簪刺向天空,有的花瓣平展成一个十字。细簪,集聚着花朵的妖娆;十字,则代表着避邪的咒符。我不知道这里的人们喜爱龙船花是否和这样一个故事有关:据说自古以来临水而居的缅甸依思特哈族人,有一种特别浪漫而有趣的婚姻习俗,但凡有女儿的人家,都会早早地在房屋临水面上,用竹木筑成一个浮动的小花园,并在里面种满龙船花,然后用绳索将它系住。等到女儿出嫁那天,身着嫁衣的女子坐在这个被砍断绳索的浮动小花园里顺水飘去。当小花园飘到下游等待的新郎那里时,新郎就抓住绳索将它拉上岸,然后牵着新娘一同回家举行婚礼。此刻,虽然没有婚嫁的喜庆,但是,龙船花的浪漫却在我的思绪里长出了神奇的翅膀。

漫步澜沧江边,踩着五彩的鹅卵石,我仔细地挑拣着和自己有着眼缘的石头。在一块灰黄色的石头下面,一块被泥沙包裹的乳白色鹅卵石。我俯下身马上捡起,捧在手里端详着泥沙中的鹅卵石,无奈这块小卵石上沾染了许多泥沙,捧在手心占手,装在袋中又和着泥沙。正在我为难之际,我看见旁边一棵高过我的伞状绿树,纤细的叶子被雨水压得沉沉的,但是仍然昂着自己青春坚挺的细叶。我走到大树前,用树叶上的点滴雨水清洗卵石上的泥沙。我小心翼翼地清洗着卵石上泥沙,轻轻地,轻轻地,生怕手中的卵石划破了纤细的嫩叶。洗着洗着,一片片嫩叶就没了水滴,瞬间上翘收敛起来,像人的双手合掌,露出了灰绿的叶背,仿佛害羞的女子顷刻间遮掩自己的花容。啊,太不可思议了!我那孩童般的初心在这静谧的时光里瞬间复活了,我贪恋起此刻的光阴,不知疲倦地玩耍起来。不知过了多久,脑子里才显出了这样的疑惑:这郁郁葱葱的大树,该不会是一棵棵含羞草吧?可能吗?我印象里的含羞草都是脚腕一样高,哪里有高过人头的含羞草呢?可是,它们明明有着含羞草的脾性啊!浪沙淘尽始是金,剖开顽石方知玉。手中的鹅卵石终于露出了它的本色:莹润如玉,淡黄色的纹线里隐约如一位悲悯长老,侧身而卧在时光的静谧里。不知哪位哲人说过石头是有记忆的,它能够记载人类和自然灵魂契合的那一瞬间。手中的这一块小鹅卵石,是否也凝聚了宇宙的精华,凝聚了天地的灵性,会诠释我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我紧紧地攥着这块小鹅卵石,生怕它从我的指缝间如时光般滑落,成为生命里的一份念想。快到鹅卵石小路的尽头,一块小木板挡住了我的视线,上有文字:“禁止捡拾江边鹅卵石,违者罚款元到元”。我呆呆地望着眼前的小木板,茫然起来:人类进步的同时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当然无可厚非,可是,似乎也束缚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某种交流?此刻,我为了这珍爱的一小块鹅卵石,损失元到元的钱币,在以外界物质权衡人类本心的今天,这似乎有点儿得不偿失。唉!不知者不为怪,趁江边没有其他人,我赶紧把手中的小鹅卵石放入尚未走尽的小路上。这样,心里坦然了许多,抬头看着江边没被我横扫过的伞状大树,在雨中,似乎也羞答答的。

夜晚的澜沧江边是绚丽而又多情的,傣式建筑群落和塔寺沿江畔而立,植被的清香在夜色的光影里扑朔迷离,五颜六色的灯光大胆而热辣,原生态的哈尼情歌早已醉入粼粼的波光。妆扮一新的游船带着时光的倏忽,在江面上招摇行进,湄公河上的美好情愫已经走出了我的遐想。我心里明白,这里的氛围已经和自己的内心不在同一个频道,即使再怎么静心打捞,也打捞不出沉入江底的旧时光了,更不能产生心灵上的默契、情感上的共鸣了。

“有树就有菜,会动的全是肉。”导游小姐说过的一句语,让我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如果说树上的叶子都是蔬菜还能理解,会动的爬虫又怎么会是西双版纳百姓口中的食肉呢?我不知道这句俗语是指这里生存环境的艰险恶劣呢,还是指这里百姓生活的彪悍食性?总之,这句俗语给我的感觉是在生命延续的征途上,他们什么都敢吃。傣族歌谣《充食歌》云:“挖树根、摘树叶、啃芦苇、吃芭蕉花、捞青苔嚼”。吃树吃虫吃花,尤其是吃花,在景洪随处可见,南瓜花、羊蹄甲、芭蕉花、鸡蛋花、玫瑰花等皆可入口,可是又是颇有讲究,比如吃南瓜花,当地百姓吃的却是雄性花朵,雌性花朵是用来繁衍生命的。这,也许体现了当地百姓佛教里的悲悯吧。告庄是澜沧江边的一处夜市,夜色里的告庄,佛塔高耸,光耀无边,大爱无疆。我们不但见到满是供人们品尝的花草食铺,还吃到了色香味俱佳的草叶花朵,更欣赏到貌美如花的傣家女子,她们纤细的腰身极像鲜花的细茎,而颜面,更像盛开的花朵。傣族是一个擅长歌舞的民族,傣族女子是否美丽看的是腰身粗细,“盈盈一握若无骨”形容傣族女子的细腰,可再合适不过了。告庄夜市上,可谓美女如云,翩舞多姿。有人说,这些摆摊的女子已经不再是傣族的女子,多是前来经商的江浙女子。江浙女子也好,傣族女子也罢,长期的民族融合,已经很难分辨出地域上的差别了。总之,身处这里的女子,已经从穿衣打扮到生活习性,和当地风俗融合在一起了,她们的身上,自然也拥有了傣族女子的曼妙风情。不是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非常感谢)

作者简介:

来银玲,网(笔)名:美人蕉,著名文学网站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作协理事,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会员,前中华梨园学研究会会员。为文不多,却深得文学网站青睐,深得众多读者喜爱。长篇历史小说《梨花雨韵》在网站刊出后,有近20家文学网站的转载,有近20万人次的点击。

道旁看花

谢谢您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xt/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