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830/4247158.html
回顾国内近几年鸡病的流行情况,要说人气指数最旺的疾病当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该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大致为:大约在年肉鸡零星发生,并很快就流行,到年蛋鸡开始零星发生,但传播比较慢,直到年才开始流行,截至目前,其流行和传播速度仍然呈现上升的势头,是为数不多的流行时间较长的疾病。大多数的鸡病流行普遍存在一个规律,就是“先肉鸡、后蛋鸡”,即肉鸡先流行,1-2年后蛋鸡才流行;另外,在国内,某种疾病(或毒株)一般流行的时间大约2-3年。滑液囊支原体现在还呈现增加的趋势。由于本病发展缓慢,病程长,一旦在鸡群中感染,根除很困难,因此在鸡群中长期蔓延,导致饲料利用率低、生长发育迟缓、淘汰率增高、产蛋量下降等。鸡群如存在该病原时,易发生混合感染,加剧病情,死亡率增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生命力如此顽强、繁殖力如此旺盛”的疾病,这种病到底咋回事?原因何在?如何防控?

01

何为鸡滑膜炎?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引起幼龄鸡的一种传染病,又称鸡传染性滑膜炎,12周龄以上的鸡很少发病,患病最多的是9-12周龄的鸡,发病率5%-10%,死亡率一般在10%以内,严重者可高达75%左右。病鸡鸡冠萎缩、发白,离群、喜卧,缩头闭眼,生长迟缓,羽毛粗乱,步态呈轻微的八字步,跛行,贫血。排绿色粪便,腹水,消瘦。关节周围常呈肿胀,尤以飞节和趾节为重,有时可达鸽蛋大,触之有波动感。病后期,关节变形,久卧不起,虽有食欲但因无法采食而极度消瘦,最后因衰竭或并发其它疾病死亡。母鸡产蛋量可下降20%-30%。滑液囊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有两大特点:1、在鸡的体外很脆弱:①常规条件下,在空气中只能存活两天。②对任何消毒剂或大部分抗菌素都非常敏感,肥皂液都能将其杀死。③体外培养条件很高,所以生产正真有效的疫苗成本很高。2、到鸡体内很顽强:主要侵害的部位是龙骨、跗关节、脚垫,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不丰富,很多药物难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这些部位,所以滑液囊支原体一旦感染就很顽强。

02

发病流程如何?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病流程分三步:第一、有病原;第二、进入鸡只体内;第三、到达靶器官。第一、有病原,从哪来?滑液囊支原体的三大来源:(1)种源污染:垂直传播给雏鸡。(2)疫苗污染:被滑液囊支原体污染的疫苗。(3)环境污染:发病场区本身存在病原,或从其他途径传播过来的病原。第二、进入鸡只体内,从哪进?俗话说“病从口入”,滑液囊支原体的三大入口:(1)呼吸系统入口:①环境中的病原通过空气传播直接进入呼吸系统;②被污染的活疫苗在滴鼻、点眼、饮水或气雾免疫时,直接或间接的进入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入口:啄食被污染的物质进入消化系统,比如病鸡的粪便、病鸡啄食过的饲料。(3)血液途径入口:①垂直传播,发病或携带病原的上一代种鸡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直接进入雏鸡体内;②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刺种工具在免疫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第三、到达靶器官,到哪去?滑液囊支原体主要侵害的靶器官是龙骨、跗关节和脚垫。

03

发病原因何在?

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病原因是:第一,有真凶+有帮凶,两者缺一不可,真凶就是滑液囊支原体病原,帮凶就是影响鸡群抵抗力下降的因素。第二,当真凶+帮凶的攻击力鸡群的抵抗力时,鸡群发病。第三,青年鸡产业的迅猛发展或推波助澜了MS的发生运输与新环境的应激降低了鸡群的抗病力:不可否认MS与支原体、大肠杆菌等一样是条件性致病性疾病。青年鸡跨区域大范围的长途运输销售,不仅扩大了疫病传播的范围,而且在最容易急性发病的4~16周长途运输势必会促进本病的发生(有的在青年鸡场没有病,到养殖户家就发病);对新环境、新笼具的不适应也影响了鸡群的健康。第四,高密度集约化生产,有利于MS的流行青年鸡场相对传统的个人育雏,普遍饲养规模大、饲养密度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稍微松懈或生物安全防控不力,就很可能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04

发病影响多大?

直接影响:发病的鸡只因为龙骨囊肿、关节及脚垫肿大、滑液囊及肌腱发炎而导致疼痛或瘫痪,进而影响鸡群采食,导致体重、均匀度差,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因为发病后体重严重不达标而导致5-20%的淘汰率,很少直接导致死亡;只有在继发大肠杆菌病时,死亡才明显增加,这种情况直接的死亡原因是大肠杆菌所致,而非滑液囊支原体。间接影响:影响体重、均匀度,从而间接影响产蛋率,大约影响5-10%之间。

05

如何诊断该病?

滑膜炎的诊断有两个目的:准确诊断病鸡和判断是否携带病原。1、病鸡好诊断吗?剖检时,发病早期大多数在关节、腱鞘呈明显的肿胀,有一种粘稠的、乳酪色至灰白色渗出物存在。病程长者渗出物呈干酪样,被感染关节表面常为黄色或桔红色,特征性渗出物量以跗关节、翼关节或足垫较多,关节膜增厚,关节肿大突出。病理组织学检查:在关节,尤其是趾关节和跗关节的关节腔和腱鞘中可见异嗜白细胞和纤维素浸润。滑液囊膜因绒毛形成、滑膜下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结节性浸润增生。血液学检查:红细胞总数及血红素量减少,有异形及异染红细胞出现。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减少,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2、如何判断是否携带病原?①发病鸡,无论是否恢复,会终生携带病原,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但其排毒规律尚在研究。②未发病的鸡,需要定期检测病原,才能科学判断是否携带病原,一般采咽拭子或肛拭子,其检测方法是PCR或病原分离培养,其中PCR检测速度较快、成本也相对较低,而病原分离培养操作难度和成本都比较高。

06

如何有效防控?

必须要强调,滑液囊支原体病持续了8年之久,不仅未有效控制,反而还呈现加速流行的趋势,而其它的禽病一般2-3年就能有效控制;这充分说明,通过简单的一两种方法很难控制住该病,需要根据滑液囊支原体的特点、发病流程及发病原因,结合本场区的自身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高效防控方案。1、需要总体思路吗?总体思路是:“灭真凶+控帮凶”2、灭真凶有哪些方法?(1)体外灭真凶:紧紧抓住滑液囊支原体“在鸡的体外很脆弱”的特点,隔离、清洁、消毒、干燥等方法都是体外灭真凶的有效方法。(2)体内灭真凶:免疫+药物首次预防性投药日龄=最早易感日龄-有效血药浓度产生需要的天数预防用药次数=易感日龄段÷有效血药浓度维持天数3、体内控帮凶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用了很多预防药还是没防住?原因未有效的控制帮凶,常见的四大帮凶是:通风不良、冷热应激、免疫应激、劣质饲料。控帮凶得做好两点:第一、减少帮凶出现的几率和降低其影响程度。第二、在特殊时机辅助使用功能性药物,增强鸡群的体质。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避免鸡群受凉,减少应激,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增加批次时间间隔,加强消毒和监测,可降低该病发生机率。加强垫料管理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程度通常与垫料管理不到位成正比的,发病后垫料管理差的死淘率会大幅度增加,所以要加强垫料管理,防止垫料潮湿造成鸡舍内氨气浓度高诱发支原体的发生。控制霉菌和霉菌毒素控制霉菌和霉菌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防止滑液囊支原体的有效手段。用对药

鸡群感染滑液囊支原体发病后如果使用一般性治疗鸡支原体的药物,如泰乐菌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多西环素等,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很难治愈。

主要成分】多西环素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黄柏赤芍泽泻泽兰车前子木通滑石穿破石等

:1、中西结合,不产生耐药性,有效防治各种关节疾病。2、本品中的活性成分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菌药物的疗效。3、靶向技术直达病灶,更快吸收,彻底净化滑液囊支原体!:1、独特的生物化靶向技术,快速渗透,迅速分解药物,加速吸收,直达病灶!2、采用国际先进的振动研磨技术,易溶解,加速破壁,更易吸收,见效更快!3、分子提纯靶向给药,药效稳定,持续时间长,治疗更彻底,不易复发!

1、病鸡表现跛行、瘫痪,跗关节、爪垫、趾关节、翅膀关节肿胀。

2、鸡群发育不良,均匀度低,病鸡体重较小、鸡冠发育不良或未发育。

3、肿胀的关节、爪垫内有脓性分泌物,病程长的呈现黄色或褐色干酪样渗出物,伴有细菌感染。

4、胸部有囊肿。病初呈浅黄色组织增生物,病程长的鸡囊肿较大,切开内有黄色或褐色分泌物。

72小时后恢复鸡群正常状态

:一袋g,一件袋

:一袋兑水斤左右,集中5个小时,一个疗程5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xx/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