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关中情年度丁丛明个人作品辑汇
目录 .............我的姑母 .............新疆的打工之旅 .............再度重相逢 .............农民工的心酸 .............相亲 .............陪伴 .............曾经的记忆 .............七夕情 .............手机相思病 .............心结 .............哎,原来是...... .............父亲的爱 .............秋思 .............包苹果的日子 .............次次上当,当当不一样 .............流金岁月 .............岁月匆匆 .............在希望的田野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心碎的酒局——谁之过 1我的姑母 时间看似漫不经心,日复一日的在过,可一回头,姑母离开了我们已经快两年了。 前年阴历十月十五日,接到电话,说姑母去世,当时的心情不知道怎么来描述。 姑母和父亲姐弟俩十多岁时,父母双亡,人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何况父母都不在了。在过去那个少吃没喝的年代,生活何等的艰难,可想而知。还好,他们的奶奶,也就是我的祖母,很照顾他们,姑妈经常说她奶奶如何的好。有好吃的偷偷给她们藏点。因为她的叔父脾气不好,所有人都怕他。在姑妈,十五六岁就嫁人了,父亲也为了出去混口饭吃,去了青海。 她的婚姻生活并不是幸福,可能是小时候,她那个叔父脾气暴躁,对她心里有阴影。 她从小受奶奶的影响,对那个善事比较热衷,最后用于一些家庭矛盾吧,她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家,去离家几十里以外地方,专心修行。她刚去那就几个破窑洞,没啥吃,人家麦子收了,就去地里捡麦穗。没啥烧,就捡人家不要的麦草,玉米杆。 我佩服姑妈很有毅力,她说在她二十六岁时,认识了她的师傅,开始学针灸,以她坚韧的性格,学得一手好手艺,在哪个经济贫乏的年代,她用她精湛的手艺,不知道为多少人治病。她待人温和,从来不发脾气,所以有很好的人缘。记得有一年下大雨,水冲进屋里,她不顾危险,冲进屋子抱着电视机,水好深。脚一滑,她连自己带电视机倒在了水里,想着都后怕。从那以后每逢下大雨,我都担心她的安危。经过她一次次的努力,大伙的资助,最后盖了楼房,用上电器,也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可是她就像灯枯油尽,耗干了自己,走完了她八十一年的坎坷人生路。 姑母时常给我讲,在她那些年的风风雨雨中,有谁对她关照,有谁有负与她,直到最后她都没忘。对她好的人,她经常提起。身在异乡为异客,难免受人家的欺负,不知道多少次,人家赶她走,当她的面说难听的话,她从来都是忍受着。她如果家庭和睦,何须受那个气,没有人能为她担当。人家就见不得她好,没人说过她的不容易。就在她生病了,还考虑为那里打水泥地面,尽管自己看病的钱都没有,她那个人好胜心强,总想给大家留点念想,可有几个人念她的好,还都想着她有钱没,可悲!她待我如女儿,她说我性格好。我也爱她,经常去看她,唯一的遗憾是在她最后的日子没能陪在她身边,让她好失望! 她的一生,也可以说风声水起,像她那个年龄,大多人都待在家,她走州过县,去过上海,南京,飞机也坐了,火车也坐了,轮船也坐了,她曾经对我说,一次去南京给那个完美产品做宣传,那个场面,就像领导,前呼后拥,让她感觉无比荣耀。她一直对那个完美产品情有独钟!她虽然没读过一天书,基本的字都认识了,就是不会写,她的思想,与时共进,从不守旧。 前些年她每次去彬县,大家都对她如贵宾,在那里她不知道为多少人针灸过,走的时候,大家就送她家里的好吃的,有核桃,枣,油饼之类的。她那么好的手艺,可惜失传了!她一直想我学,我没能继承她的手艺,有点遗憾! 每到逢年过节,大家都拿来她们家的好吃的了。每逢我去,她都要说,谁给她拿的包子,谁拿的儿女带的东西,好欣慰。有时难免伤感,看人家儿女都给父母买衣服,就羡慕。她什么不缺,就缺亲情。 当所有的繁华落尽,她生病以后,看她的人越来越少,一辈子都不发脾气的她,总发脾气。对她不怀好心的人,她也总说,使自己的境况不太好,好多人都不来了。人说树倒猴孙散,真的是。可能是压抑了多半生的情绪,终于爆发了,也不管得罪人。以前可能总觉得自己有那么多的知己,老了不愁没人管,后来真正病了的时候,才知道人的虚伪。总是缺乏安全感,恐惧感越来越强。 看她的人越来越少,就只有那些个和她情如姊妹的偶尔来看看她,还有一直和她住在哪里的老妹妹陪着她。我每次去时,她很高兴,临走时就不说话了。我也是力不从心哪。 姑母一直有个心愿,死后埋在清凉山,那里风景好,可以看到她的娘家。这点她如愿了,在她死后就葬在了清凉山,远远的可以看到她的娘家! 安葬她那天,好大的雪,不一会大地一片白色,老天都为她动容。有人曾为她写了一首诗,一叶孤舟,游来游去,一个银针救人无数,,,,,,是啊!她的一生就像个孤舟,看似风光,有谁知道她的艰辛。愿姑母安息! 2新疆的打工之旅 去年,我决定和老公一起去新疆打工,因为家里的地都给别人了。趁家里还离得开,出去转转,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没坐过火车。 四月十六号,我们收拾好行李,第一站赶往西安。女儿在西安上班,她说送我们去火车站。来到她的出租屋小聚后,我们就准备去火车站。发愁行李多,公交不好坐。女儿说没事,她在滴滴打车上给我们联系好了车,我觉得自己还真的是落伍了,不一会功夫就到火车站了。 车站上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人,大家都是赶往天南地北的。女儿把我们送到就离开了。我们是八点半的车,八点多一点让进站,大家你拥我挤的奔向检票口。我们也随着人流进了站。 火车一声声的长鸣进站了。我们找到要坐的那节车箱,上了车。还好,老公怕我不习惯,给我们买的下铺。第一次坐火车,傻乎乎的,啥都不知道。晚上窗外一片漆黑,也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只是偶尔有灯光闪现而过,可心热的就是睡不着觉。不知道最后怎么睡着的,可能也累了吧。 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窗外雪花飘舞,山川白茫茫一片。应该是到甘肃的地界了吧,真是冰火两重天,我们陕西春光明媚,阳光灿烂,这里却是冬天的气候。再往前走,又是艳阳天,大自然真是奇妙。路两边低矮的民房,他们那里都是用那个泥抹了的房顶。我感觉好奇,那样不漏水吗?地里时不时的有石头垒的小丘,我想是不是他们的亲人安葬那里了?应该是走到新疆的哈密地界吧,寸草不生,黑乎乎的地面,就像火烧了一样。是不是传说中的火焰山就在附近?这样的疑问在我脑海一闪而过。一路上大多的地方给我的感觉荒凉。 经过一天两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目的地。五点半到了乌鲁木齐,天还很黑,跟着老公出了车站,等侄子和儿子来接我们。同学说她来,我说不麻烦你了。她嫌我客气,说反正自己有车,咋好意思打扰她。等来侄子他们一同前行,窗外黑的也看不来方向,走了一个小时左右吧,来到了嫂子她们住的地方。她们一家人都在等我们。吃完饭我晕的坐不住了,赶紧躺了。感觉还是在火车上,车还在跑的那种感觉。 到了下午,我们就出去找房子。经过大家的商量,还是决定住在离嫂子她们近点的地方,互相有个照应。安顿停当,出去买点日常用品。来到菜市场,门口有安检员,还真不习惯。老公交代啥东西在那里有买的,我还晕头转向的。去了两天,我还不敢出门。第三天他就干活去了,我就呆在家。同学打电话来说看我,我赶紧出门去找她。她问我在哪个方向,我那里知道。赶紧问过路的好几个人,也没说明白。还好她说自己在加油站旁边,我找了过去。虽然三十来年没见过面,还是都认出了彼此,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她说去我那坐坐,就一同往回走。可我走错了路口竟然找不到家了,哈哈,只得打电话请教嫂子。来到我临时的家,我们俩说不完的话,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她说开车带我们去看花展,我就约嫂子一同去。她驾车带着我们一路有说有笑顺便从学校接上她女儿一同前行。我好佩服她的驾驶技术,那么娴熟自如。她对那个地方不太熟,尽管我们走了点冤枉路,最后还是不虚此行,来到有花展的地方。天气有点热,看花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姹紫嫣红的牡丹花尽情绽放。我们在哪转了一圈,天的确有点热,新疆的天,温差比较大。早上起来感觉有点冷的透骨,可是中午热的又受不了。于是决定回去,在半路的饭店,同学盛情款待了我们。真的感谢她亲力亲为的待我们。 呆了几天,打算找个活干。一直犹豫不决,二十多年在家呆的都傻了。有没啥技术,总的来说活还不是多难找。可我考虑只干几个月,怕一些地方辞职时麻烦,饭店又不想去。最后决定还是干保洁吧,没多大压力。于是在手机58同城上看到有个地方找人,自己还不确定是真是假,也不知道离我们住的地方远近。侄女说她帮我看看。结果一拍即合,人家要我中午就去算是面试吧。嫂子说那个地方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就两三站路,我们就走着到了那里。 远远的看到有个人在像我们走近,打量着我们。我想这个人应该就是那高个经理吧。他个子不太高,胖点,圆圆的脸庞,看着还比较和善。我赶忙迎上去打照呼,我一开腔,他就欣喜的说,陕西人吧!我说是啊,我问他那里人,他说是武功人,竟然还是乡党,离的还不是多远。戒备的心放下了不少。他带我去见在哪临时替班的姑娘,该交代的交代。我也是头脑简单,觉得人家说的都在理,也没过多计较,就答应第二天上班。心里还暗暗窃喜,看着活不多,也不会有多累吧,天随人愿。那个小姑娘人也不错,她带了我一天,那里该怎么收拾,早上去先收拾那,一一交代清楚。 第二天上班,难免心里有点忐忑。第一个收拾是他们李总办公室,听说他那比较事多,总来人,需要洗茶具,也都是些细活。他问我新来的?我说是,我说有事你就说话,他问我干多久,我说年底吧,他再没啃气。可能经常换人他有点烦了吧,我尽快帮他收拾完,来到了第二办公室。是三个女同志,我对她们说,我新来的,有不妥的地方说声。会计小陈她负责管我的事,她说也没多少事,就是李总办公室麻烦点,其他地方中午收拾了,下午不脏的话就不用收拾。唐姐是出纳吧,她大我几岁。人家看着年轻多了,总是给我的感觉神采奕奕,一头长长的秀发,优雅的气质,待人的谦和力,是我倍感亲切。行政的那个女同志,介绍她姓李,说她父母都在彬县,她说没事,不要太拘束。我好欣慰,感谢她们在那些日子对我的关照,使自己压力少了许多。 第三,第四个办公室好点,没多少事,每天收拾一次就好。再就是会议室,几天收拾一次。他们那是两家公司,大厅是点线的地界,人多,卫生难搞点。 那个李总怎么说呢?有人的时候,他很绅士,大姐长大姐短的叫。开会时总客气的说麻烦给我们加点水。可他一个人在的时候,问他话,他懒得理你。有事时就大呼小叫的,不怕失他身份,可能人家从骨子里瞧不起我们这样的人吧。还好,有两个月吧他调走了。点线的老总他很有涵养,见我总是微笑一下,或者说你忙完了,这是我受之若宠。难得人家看的起,总之自己的活不太体面。我想好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反正我也是不想那么多,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换的报酬,我觉得也不是多丢人的吧。 保安大哥他姓叶,老家甘肃,一家人都在新疆。大家都是打工的,相互都比较照顾。老板有事他就赶忙来喊我去,有时我办不到的事也请他帮忙。 对门保险公司的冀大姐,她和我是一个保洁公司的人。她是山西人,一家也都在新疆。刚和她接触,感觉说话不太能听的懂,有人说她比较难相处。其实在我和她交往的那些日子,我并不觉得。她那个人干活尽职尽责,见不得人靠混日子的思想。我觉得不错,我们相处的很好。她们单位经常发些水果之内的东西,她都会给我吃,有时还给我带点。 点线的娃们很少有人和我说。有一个长武的女孩,她可能觉得都是陕西人,感觉亲切,时不时的阿姨好。我也觉得她不错,不娇不傲,有点难得的淳朴。我和她开玩笑说,把你嫁我们乾县吧,她笑了笑。还有一个女孩她是甘肃武威的,她和老公在新疆。她和我女儿差不多大,她说我跟她妈年龄也相当。我们比较投缘吧,她性格开朗,我们彼此关照。她有好吃的就拿给我,她有需要我也尽量帮。 时间一天天过,刚去还想,七八个月咋熬的出来。很快的就到年底了,该回家了,心早就飞回老家。去那么久,也没时间去看看新疆的美好景色,再说咱们农民工挣那点血汗钱,怎么能经得住挥霍。有点遗憾,没能看看新疆的大草原。元月六号我们坐上了返回的列车,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3再度重相逢 时过境迁,从青葱岁月到年过半百,风风雨雨几十年,在不经意的日复一日中流逝。 那些曾经的美好,一去不复返,可时间再怎么久,该忘的忘了,没忘的都深深浅浅的印在了脑海里。 在初中毕业那会,写给同学励志的豪言壮语,在现在看起来多么幼稚可笑。记得有个同学还收藏至今,看过之后自己有点哑然,鼓励别人却鼓励不了自己! 八十年代,大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天南海北,从此再没联系。刚开始还能偶尔的听到些关于彼此的信息,随着时间推移,知之甚少,有人忙于生计,有的人继续深造,逐渐淡忘了彼此。可是以前的友谊烙印在心里,挥之不去。只是想着今生可能无缘再见了吧! 有了手机,上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zp/8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玩转攻略谁是亚洲最佳ldquo购
- 下一篇文章: 在广州,听到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