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学原创频道

作者简介

  张慧英,女,陕西礼泉人,中学教师。文学爱好者。

张慧英作品展示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道路两旁葱郁的灌木一闪而过,车厢里回荡着美妙的,或激昂高亢,或忧郁深情的旋律。透过车顶玻璃可以看见蔚蓝的天空,几朵蓬松的白云正在追赶嬉戏。

“快看,那是什么?”后座上的女儿忽然叫起来。我顺着她的手指望去,不远的天地之间一个高高耸起的山包,两侧则是绵延的淡墨色的山脉。我告诉她,那是昭陵!村里人都叫“唐王陵”,也叫“冢疙瘩”。据说,唐王陵从我们住的地方看像个土疙瘩,但从东边看就像笔架,从西边看则像马鞍。因此,我们这里的人都闷,东边的人都有才能,西边的人都善武功。我上小学时,听说陵墓被盗了。

女儿没有再提出问题。

我望向车外,远处的田野上已隐约有高楼耸立。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四十多年。

记忆里的小学是一方四周有围墙的院落,两排校舍,大门进去第一排都是平房,第二排则是两层楼房。直到现在这个架构时常还会出现在梦里,还有校门口卖水煮蚕豆和小糖豆的老人家仍坐在宽大的树桩上,与门房大声闲聊。

一年级时,父亲为我买了一把大头手电筒。天不亮就从炕上爬起来穿戴,家门口早有一群小伙伴围着,等我拿了手电筒然后簇拥着一起上学。那时候无忧无虑,也没有太多作业写,不像现在小学生这么忙碌。下午放学后,就相约着田野沟畔肆意玩耍。那时候最喜欢三五成群,在麦田里寻觅野菜,有勺儿菜,碟儿菜,羊蹄甲,蒲公英,还有荠菜。怕菜在篮子里放久了会变蔫,还将菜埋进土里,等回家时再刨出来的,不过也有因忘记埋菜地点而哭泣的。小麦收割后还可以捡麦穗。拎一桶水,把西瓜地里不能吃的坏瓜淘出瓜子来晒干贮藏起来,整个冬天就会有美味的西瓜籽吃了。玉米地里掰玉米棒子,棉花田里摘棉花,田垄上挖红薯。记忆的田野里无处不美好,有的是乐趣!

田野里去不了时,还可以在村子里面游戏,捋榆钱,折洋槐花,抠树胶,跳大绳,满村子里捉迷藏。村西头的古柳树,十几人环抱那么粗,树身已经长空,是最好的藏身之处。因这棵古柳,村子里流传有一个谜语:空空树,树树空,空空树里刮大风——打一物品。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我已小学毕业了。

定点就读的初中太远,我转学了。转去的学校不仅离家近,而且还可以去姨妈家吃宿,一举两得。初中时,每次离家都是母亲送我,一路边走边叮嘱。一周时间与课本为伴,我开始写日记,将喜怒哀乐都挥洒在纸上。一到周末,背起母亲特意买的军绿色书包,踩着碎石子铺成的乡村小路回家。那时,喜悦从心中升起,连风都是柔和的。小路两旁是葱笼茂盛的庄稼和泛着粼粼波光的水塘,还有可爱的不知名的小鸟倏地飞起,又箭一般射向远方。我悠然前行,沐浴着阳光,放飞着思绪,影子在身后拖得很长很长。一个县城下辖多个乡镇,离开我乡便是他乡。在这不远的他乡,我完成了初中学业。

上高中需要去县城,还要住宿。而通往县城的路对于一个久住乡村的孩子来说是那样遥远漫长,未知的终点又是那样生疏可怖。到校的第一天晚上,我失眠了。平生第一次!那晚,如银的月光把古朴的校舍映衬得更加清冷。胆怯的我此刻脑海里全是母亲——她慈祥关切的目光,她悉心殷殷的叮嘱,她缝制的针脚细密的衣服和被褥,还有她做的可口的饭菜……一阵孤独的寒意袭来。家太远,回不去!我瑟缩着,悄悄埋起挂满泪水的脸,躲进暗夜的深处。如果月亮能够解人意,定会抚慰一个远离亲人的莘莘学子的悲伤!

上大学时,我已身在千里之外了。那时沿着一条水泥路走去,尽头便是我时常盘桓的图书馆。心在那里徜徉,身游于书架之间,与书本为伴,与智慧的思想交流,与高尚的精神对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贪婪吸取知识的营养犹如海绵吸水,思绪海阔天空任遨游,义气风发冲牛斗。大学几年里,不时会有孤寂,会无助,也会流泪。但是,当如水的月光洒向大地时,我仍不由自主沉浸其中,只是不再感到孤独和恐惧,而是体验一种亘古不变的清幽静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时在遥远的家乡,母亲也一定在举头望月。

大学毕业我留在省城工作。遇到放假,总想回去老家看看父母。开始参加工作那会儿是一个人坐着长途汽车到乡镇,再换乘“蹦蹦”车——其实是三轮车,这种车颠簸的厉害,开动时发出“嘣嘣”声而得名,接下来有一段土路需要步行。这段土路是村间小路,晴天黄土飞扬,下雨泥泞难行,稍不留神还会摔一跤。有一次我就跌得满身泥水,走过村巷时羞愧难当,真想有个地缝钻进去。至今这一跤还无数次跌在梦里呢!后来回老家就成了我和丈夫王先生两人。行程与之前一样,只是第二段换乘乡间公交车。第三段步行的土路已铺上碎石子了,虽然坎坷但不似以前那么难走了。再后来回老家有三个人——除了我和先生外,还有我的宝贝女儿。行程依旧不变,只是第三段步行的碎石子路已经变成水泥路了。全国各地都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要治富先修路”。“道路阻隔”已成历史。我们奔跑,打闹,一路说着: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

几年后,我们驾车回家,行程也改为走高速公路。

汽车下了高速公路,这时正沿着乡间旅游专线行驶,很快拐上村里的水泥路,直停到家门口。父母早迎了出来。车门打开时,听见母亲对父亲说:“走得真快呀,有车就是快!”我想:原来回家需要大半天时间,现在只一两个小时,真的就是快!一愣神的功夫,母亲已拉着女儿进了家门。先生沉甸甸的负担也被父亲卸去了一半。走在后面,望着亲人们的背影,我心里一喜,一句“儿童下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脱口而出。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趁着东风的纸鸢,家才是儿童手中的那根线!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号

黄河原创文学推广团队

特邀顾问: 张高陵 申大局 王士敏 张开生

本刊主编: 姚普俊

图文编辑: 谭瑞平

小说审编: 谭锐金 郭 英

散文审编: 李亚玲 彭盼兮

诗歌审编: 王秀娥 张玉霞

校园审编: 靳三涛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hy/8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