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录华农校园中典型的公共建筑及其植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7/5824559.html (供图:王艺文) ?大学里的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大楼、食堂、医院等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建筑,是大学校园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不同风格和功能的建筑与其周边的景观环境相协调,共同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校园氛围。在华南农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里,保留下来的历史性公共建筑是校史的见证,是校友们的回忆;新建的公共建筑是校风的传承,文化的创新。植物作为兼具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的景观要素,与建筑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校园内一处处令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的重要景点。 5月,本课题组的成员对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及其周边植物景观开展了实地调研,以下是部分调研成果。 校史馆 (供图:邱巧玲) 建筑概述 校史馆几乎是每个华农人大学记忆开始的地方,其建筑外观继承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形制和气度,配色、用材、内部装饰等细节又具有岭南特色。从它建成至今,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没有经过大修,楼内的地砖、楼梯、窗户、屋顶都是从20世纪30年代沿用至今的。门楣牌匾上的“华南农学院”是由毛主席亲笔题写。 从新生周时一脸懵懂地进入参观,到四年后自信飞扬地站在门前拍照,校史馆不仅见证着华农的百年巨变,也见证了华农学子的青春蜕变。 植物造景 (供图:邱巧玲) (图源网络)校史馆前的植物布置呈对称规则式分布,强化了轴线感,凸显了建筑的稳重大气。大王椰子和蒲葵的挺拔衬托了建筑的宏伟,同时体现出南亚热带氛围。建筑入口两侧列植杜鹃红山茶,冬末春初,花开红艳,与校史馆的红墙绿瓦相互映衬,与春节时的校园互相庆贺。 2号楼与3号楼 2号楼(供图:梁倩瑜) 3号楼(供图:梁倩瑜) 建筑概述 2号楼与3号楼均为原国立中山大学的农学院建筑,现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与华南农业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两座楼之间的圆形绿地曾为原国立中山大学钟形布局的中轴线起点,现今仍保留原状。建筑立面外观均采用具有岭南特色的红砖青瓦,屋顶均为单檐庑殿顶,装饰细节还结合了中式古典纹样,在正门的门楣上也一样留有“华南农学院”的牌匾。这里与校史馆一起留存了老中大众多珍贵的历史记忆,也默默陪伴着华农大的成长。 原国立中山大学校园规划布局图(图源网络) 植物造景 (供图:梁倩瑜)(供图:梁倩瑜)(供图:梁倩瑜) 2、3号楼周边主要为中型乔木与草坪结合的配置模式,繁茂的绿植使建筑周围环境幽静雅致,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而蒲葵、散尾葵等棕榈科植物的加入又增添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气息。随着植物的季相变化,其多样的色彩与怡人的芳香还给这两座拥有历史悠久的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行政楼 (供图:邱巧玲) (供图:邱巧玲) 建筑概述 坐落在湿地公园北部的行政楼延续了校史馆等原有历史建筑的外观风格,以红墙绿瓦为基调,分为主楼和衬楼,红砖砌筑墙身,柱子间布置门窗,柚木门和钢框窗等,将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厚重沉实,端庄大气。 植物造景 (供图:梁妙婷)(供图:邱巧玲)(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行政楼前的宫粉紫荆阵列式种植在两块对称的绿地中,黄花风铃木的布置强化了行政楼的轴线感。具有南国风情的狐尾棕硬朗的质感增强了建筑宏伟的气势,使行政楼显得更加稳重大气。建筑入口两侧列植串钱柳、九里香等灌木,花开时节与行政楼的红墙绿瓦相互映衬。每当春天来临,大片的宫粉羊蹄甲、黄花风铃木等植物竞相开放,粉黛倾城,如梦如幻,已成为广州市内一处重要的赏春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欣赏。 红满堂 (图源网络)建筑概述 红满堂被视为华农的名片,是校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原本的红满堂建于年,是全国第一个砖拱驳壳建筑,多平方米的大厅完全没有使用一根柱子来支撑,被称为“广东壳”。但年因被列为危楼而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红满堂是年为庆祝百年校庆而复建的。新的红满堂保留了原有外观,采用了新的技术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原材料,外观与20世纪的红满堂基本一致。 红满堂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政治、学术及文化活动中心,是华农校友追思成长情怀、重温历史记忆之地。它记录了华农人的青春年华,承载着他们的校园美好回忆。 植物造景 (图源网络) (供图:王艺文) (供图:邱巧玲) 红满堂前为平坦开阔的方形大草坪,此处氛围明快,格调清新。红满堂两侧对植凤凰木,树姿优雅,盛夏花开时遥望似火,与白色的红满堂相衬。红满堂西侧孤植的南洋楹枝叶茂盛,高大雄壮,与周边的高山榕、鸭脚木等植物共同营造出富有高低层次的建筑的背景。建筑后方高大的高山榕还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框景效果。 图书馆 (图源网络) 建筑概述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年设立的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图书室。年,原中山大学图书馆、岭南大学农学院图书馆合并,后接纳了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藏书和设备,最终成立了华南农学院图书馆。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年在围绕着原馆完成了新馆的扩建与改建。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凝结着经时光淬火而成的醇厚校风和学风,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华农学子对知识的吸收与追崇。 植物造景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供图:邱巧玲) (供图:邱巧玲) 通向图书馆的台阶两侧列植了幌伞枫和小叶榕,强化了建筑轴线,让人们在走上台阶通往知识的殿堂的路上增添许些仪式感;同时植物的陪伴也营造了舒适的氛围,缓和了学习带来的紧张和压力。 “图书馆”景石位于台阶东侧,红花檵木的红色,散尾葵的黄绿色,和春羽的深绿色形成了色彩对比,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图书馆主体建筑的四周,植物配置多以绿色为基调,配置方式主要为“乔-灌-地被”三个层次,为师生的阅读营造了清幽的氛围,也为师生们营造了良好的室外休息环境。 小结 1、校园公共性建筑的风格与其功能、时代审美的关系 除红满堂外,校园内的几个标志性建筑均属于红砖砌筑,但随着建筑师对中西建筑文化的糅合处理手法不同,体现出了不同的外观风格,既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庄重大气,又满足了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红满堂建于大跃进时期的技术革新浪潮中,由华南理工大学李淑敏、蔡益铣机构上大胆地采用砖拱及竹筋薄壳,实验性地建造了红满堂,取得了满足大量人员活动的大型内部空间。这座造型独特、豪迈大气的建筑内不仅举办了学校工作会议、学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还举行了师生文艺晚会、周末舞会等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里最美的风景。 2、公共性建筑与植物的关系 在处理校园公共建筑与植物景观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体现两者的相互融合,还应结合其文化氛围进行植物空间的营造。例如图书馆建设的目的是要创建优质、高雅的文化氛围,营造幽静、温馨的室内外环境,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选择如竹子等富有文化寓意和意境的植物来烘托文雅幽静的氛围。行政楼和校史馆是对外展示校园风采和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应选用乡土树种,尤其是体现南亚热带风格特色的棕榈科植物,使人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邱巧玲,古德泉,张玉竹.高校主题植物景观对打造主题校园的效应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紫荆校园”为例[J].广东园林,,38(1):77-81. 孙杨栩.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早期建筑文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公晓莺.透过原岭南大学建筑色彩看广州近代建筑时代特征[J].华中建筑,(5):14-19. 文 梁妙婷、林也琦、梁倩瑜、王艺文、雷丹扬 图 邱巧玲梁妙婷、梁倩瑜、王艺文 编辑 梁倩瑜 ▼ 花语岭南 LNYLZWJZ 这种冰裂纹铺装也可以学一下的,一般用在小空间,上冷灰色~以后画到古典园林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而且他没有全画满,而是有留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jz/8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天里观民生花海3D罗源徒步金华转
- 下一篇文章: 令人赞不绝口的羊蹄做法,配方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