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红色故事,突出石军优势
年4月8日下午,在市文广旅局支持部署下,中山市公共文化人才联盟工作站一行14人,从城区出发前往革命老区黄圃镇石军村进行调研。在黄圃镇党委委员李华军、石军村两委书记郭宋华、早期大革命牺牲的先烈罗若愚孙婿卢伟华等人的安排与陪同下,对黄圃的石军村进行了整体实地考察。参加本次考察活动的专家包括原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原市文联原主席陈旭,中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鉴来,市政协委员、人民监察员战桂芳,中山市公共文化人才联盟工作站站长阮波,以及刘先龙、冯结文、郭凤屏、谢清、赵颜梅、武海燕、刘健等专家。一、石军村现状分析(一)石军基本村况石军村自年起被名为石沙,年被名为石军沙,建村已有多年历史,年被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是黄圃镇唯一的革命老区村。石军村是典型的大沙田地区,属纯农业村,全村共有土地面积多亩,其中鱼塘土地面积约多亩,耕地面积约0多亩,村内产业主要以种养殖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枸杞、葡萄、番石榴、粉葛、家鱼等。全村户籍人口多户,人,下辖上沙、七宅、怡隆、长围四个自然村,共28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村民代表人。先后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黄圃镇先进党组织”、“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中山市红色旅游示范点”、“中山市美丽宜居村”、“中山市特色精品村”等荣誉称号。(二)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明显1.交通优势石军村地处中山市黄圃镇东面,距黄圃镇中心城区约7公里,东邻横档村,南临团范村,西靠马安村,北与吴栏村隔河相望,东距东部外环高速约0.8公里,西距黄圃快线0.8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文化资源石军村是典型的大沙田地区,水网交错,绿色田园,鱼塘桑基等农业生态绿色资源突出,近年来,石军村还不断深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规划建设了革命史迹展馆、石军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细岗渡头文化湿地公园、七宅农耕文化涂鸦、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活动旧址、知青下乡体现田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景点。3.革命老区,美丽乡村石军村是中山开展农民运动和抗日革命运动较早的地方之一,年被广东省政府批准确定为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涌现出了一批以罗若愚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为中山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中共中山市委在农村的首个党史教育基地。近年来,石军村通过新农村镇级示范村、特色精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在党建引领,传承红色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等工作方面成效显著。石军村革命史迹展馆。年建成,时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为充分展现石军革命老区新貌,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烈士的革命精神,在上级镇党委政府、中山市党史研究室、驻村部门市人大办及烈士后人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创建了石军革命史迹展览室。年9月,石军革命建设史迹展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增设了多媒体设备等。石军村革命史迹展馆面积75平方米,展览室陈列着90多张珍贵的图片,还有14件革命时期的实物。展馆分为近代反封建斗争、农民运动兴起、坚持斗争、抗日烽火和迈向新征程等五个板块。还增加了一个电子触摸屏,将石军村的简介、乡村振兴、知青文化等进行展示。另有四个展柜摆设罗若愚生前用过的物品及学习笔记。石军村革命史迹展览室也是中共中山市委在农村的首个党史教育基地。细岗渡头文化湿地公园。年上半年,经过规划设计,盘活了闲置多时的细岗渡头,通过对细岗渡头渡庭的翻新以及渡头一带堤外地绿化种植,设置休闲歩径,为石军村和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好去。石军村细岗渡头文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公园内种植了红花羊蹄甲、凤凰木、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等本土乡土树种。此外,拥有百年历史的细岗渡头旧址也保留在湿地公园里。七宅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绘画。位于石军七宅自然村,沿河两岸边多处民房、墙壁手工绘制了具有浓厚乡土品味、农民革命运动氛围的绘画,充分展现了石军村作为农业大村传统的农耕文化,以及作为革命老区开展农民革命运动和抗日革命运动的印记。同时打造七宅红色文化体育公园,在七宅自然村作为试点的基础上,通过特色精品村创建,在村内4各自然村分别开展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感文化、水乡文化等不同文化的绘画建设活动。身处七宅自然村会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氛围。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活动旧址,知青下乡体验田。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传统精神,纪念革命烈士为石军村及周边地区在革命抗战时期所作出的贡献,围绕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活动旧址,并纳入到了特色精品村创建项目,同时作为红色旅游文化景点,打造成为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在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大力推动巨峰葡萄采摘、冰糖橙采摘、红心番石榴采摘等一批休闲家庭农场发展,村内粉葛、枸杞、香蕉等特色农副产品多样,建设了横石围绿道系统,石军村已基本形成了“红色+绿色”的特色休闲旅游线路。同时,村内除开设了喜善农庄等一批餐饮服务企业外,还毗邻阜沙、三角等镇区,交通方便,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餐饮、住宿需求。(三)四季果园石军村是个纯农业村,全域面积亩,以传统种植为主,是个四季大果园,村内物产丰富,常年盛产粉蕉、番石榴、荔枝、龙眼、巨峰葡萄、枸杞菜、冰糖橙等热带水果。水果四时常鲜,徍果飘香,信手可摘。每年5-7月,荔香飘溢,龙眼批量上市,吸引广大美食爱好者争相品尝,使得这一曾经上贡佳品成为百姓寻常美食。尤以冰糖橙、粉蕉等闻名中山。(四)名菜远播当地菜式用料新鲜,调味清淡,保持原汁原味,尤以“黄圃腊味”、“黄圃腊味饭”、“黄圃头菜剁肉饼”最为有名,细细品味,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无穷。尤其香飘百年的秘制腊味……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建筑,使其名菜远播,吸引大批大湾区城市市民节假日开车前来品尝。(五)公共服务完善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通过近年来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石军村内七宅、怡隆、上沙、长围等自然村主干道路已完成硬底化改造,改造里程达13.5公里,交通出行安全。完成了石军村片区20各村民小组的自来水管网改造,供电供水供气方式安全可靠,涉旅场所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完全,党群服务中心等涉旅服务接待点能提供WIFI接入服务。通过镇级示范村工程建设,规范了各自然村标识系统设置,细岗渡头湿地公园停车场、旅游驿站,石军卫生站、垃圾收集、七宅红色文化体育公园等服务体系健全,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运行有效。(六)人居环境舒适村内道路整洁,河水清澈。石军村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重点工作。早在年,根据广东省《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以及中山市《中山市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工作要求,石军村大力开展村落人居环境整治,至今已完成了七宅、怡隆、倒插、叙隆等自然村河涌清淤和一河两岸违建、杂物清理,河涌清淤里程达4.7公里,共清拆违法建设面积多平方米,完成堤外地清拆整治,共清拆违法建设企业36家,清拆违法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石军村党群一心,群策群力,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村边水边因地制宜实现了绿化美化,石军村以黄圃镇集中开展公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为契机,以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为抓手,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了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精神面貌健康向上。努力将石军村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宜居、安居、乐居”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七)创新管理石军村在市、镇两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创新“红色+绿色”的发展思路,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自然资源和农业产业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旅游,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以党建作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扎根。二、存在问题分析(一)展馆需提升、补充石军村虽然前期投入很大,但是没有充分利用石军村革命史迹展馆,就简单几张图片,应该向广大村民征集当年大革命的资料及物品,就早期大革命人物罗若愚等人的事迹,在基于事实基础上,请专家学者写好红色故事,把人物丰满起来,同时,将展馆故事,请人用标准普通话录音,让参观者参观时播放。(二)文化展室安全隐患设计较完整,但存在安全隐患,尤其通风不够,窗子是全封闭的,建议在室里增加通风设备,让参观者感觉环境舒适。(三)水乡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但无留客资源旅游线路已有基础,但需要好好重新规划,除了红色,还要加上绿色,还要规划一条特色美食街。在防止厨余污染环村的河水边不太可能设特色饮食店铺,也不具备就地留宿的民宿配套设施。(四)红色文化及诸多传统文化挖掘和推广不足乡村振兴可持续资源在于文化,而不仅仅是一些外在、简单的硬件上的改头换面。门面功夫很快会被其他邻近村落复制、赶超,美食各地也有交叉重复,只有牢牢抓住本地土生土长的历史名人、传奇、精编故事,才是别人无法超越、复制的文化竞争力,这部分内容最终决定了景点的质量与发展。在深挖红色人物故事方面,应该使人物有血有肉,而非几张图片。在提升地方品位与吸引力上,当务之急应组织专家团队,在人物基础上把故事写得丰满些,要想感动人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吸引更多游客。三、线路规划(一)“红色+绿色”的特色休闲线路石军村党群服务中心------石军村革命史迹展馆---—---村史文化展馆---七宅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绘画----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活动旧址,知青下乡体验田---四季赏花区---细岗渡头文化湿地公园——---石军村滨水休闲公园——文化广场夜间娱乐活动。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突出而自然资源占优的石军村,可在景点内增加特色文化线路3条:——德育基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进一步完善展馆与德育基地的内容,向民间收集有关当年大革命时期或抗战时期的物件,把罗若愚的故事写的更有血有肉,把人物丰满起来。最好是将德育基地建设成一个亲子教育基地,恢复过去革命年代的事物与生活方式,让一个个家庭亲身体验、感受,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基地。——美食文化:黄圃美食很多,以“土、特、鲜”为主,融合了咸淡水文化的饮食风格。其中最有名就是以“黄圃腊味”、“黄圃冲菜肉饼”为代表的地方菜式,包括有黄圃煲仔饭、荔枝柴烧鹅等远近驰名,曾上了《非遗美食》栏目,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去,形成一条美食特色街。建议在食街入口处做个有特色的大广告牌,让周边城市寻美食的游客能一下子找到。——骑车环游:沿河两岸风光秀美,河水清澈,两岸田野种满果树,开花时节做网红拍照打卡点,收获季节搞旅游摘果。利用黄圃水道沿岸几公里绿道做文章,骑车环水而游。(二)民风民俗怀旧之旅黄圃尖峰山森林公园(登高望远)——三十六级古石径古码头(穿越古今细数岁月流逝)——荣业腊味文化馆(亲自体验省级非遗项目腊肠手工制作)——欣圃生态农场(尽享农家乐和现摘现食的新鲜美味)——石军湿地公园(感受滨水绿色廊道的诗情画意)——石军七宅涌(领略小桥流水的水乡风情,畅玩创意手绘画的无穷乐趣)——横石路沿线家庭农场(田野撒欢,摘水果,享受乡野乐趣)——味可道酒楼(品尝名厨主理腊味九大簋)等。(三)知青生活体验之旅村内整洁、河水清澈,碧波荡漾的环境,一河两岸绿树成荫,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利用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活动旧址和知青下乡体验田,体验知青生活,沿途设置标识指示牌与知青历史资料。四、总体规划(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革命老区文化传承基地。红色文化引领,完善展馆内容,在原来基础上,要继续挖掘、提升虽然存在较多客观困难,但可集中挖掘早期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罗若愚的故事,树碑立传,形成文字摆放在每个点,丰富景点内涵,同时让导游解说、播放,达到国家旅游景区的规范要求,这个是目前最应该做好的。图书馆现在里面的书籍有些不伦不类,应该改为革命老区故事演讲地,让烈士的后代亲自讲解革命故事,同时书籍、视频都是革命老区方面的,大家参观后可以在那里写下感想等,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的学习、交流、表达的机会与场所,对革命老区的了解必将更为深入、持久。(二)建立劳动教育基地与美育德育基地。将德育基地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在特色亲子教育基地里恢复过去革命年代的物事与生活方式,让一个个家庭亲身体验、感受独具特色的德育方式。大片的粉蕉、番石榴与未来要建的亩水稻田,可以成为劳动教育基地,作为某些学校的固定劳动基地,正在建的公园则建成美育教育基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自然美和农业美。还可以建一个种植实验室,让孩子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实验室里体会种子的生长、开花与结果的喜悦。(三)重新规划旅游线路。以石军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红色+绿色”的特色休闲旅游线路,重新设计内容:一河二岸观光,利用黄圃水道沿岸几公里绿道做文章,骑车环水而游加上树木场、果园等等,增加政府创收,再投入进去不断完善景点设施,进一步扩大革命老区的影响力。(四)设立标识点与路线牌。整条红色旅游线路标识不明确,没有明显的知识牌指引,如果调研当天不是有本地人带路,某些地方肯定找不到。大家建议依附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活动旧址即知青下乡体验田入口处,建造一间玻璃屋(或是玻璃书屋)作为起点,设立指引牌子,引导旅客进荔枝基参观。(五)电子版文化旅游地图。在现有石军村革命史迹展馆地图基础上,设计一份有特色的石军村红色加绿色文化创意地图(可放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xx/7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快来看东都新闻直通车第31期14
- 下一篇文章: 优乐户外元人5月34日湘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