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一我的朋友马户是“大福州沙文主义者”、“鼓楼守护神”。他听不得别人批评福州,总觉得这些人狗屁不通,妄加指责,让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受尽委屈。他尤其看厦门不顺眼,他总是挥舞着毛茸茸的大手扯着嗓门喊:“不就是漂亮一点吗,有什么!这有什么?”言下之意,厦门空有其表,却不如福州有文化。马户对福州文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他向外地朋友介绍起福州,口径和政府的宣传出奇一致。言必提三坊七巷,再说说上下杭和烟台山,最后提提马尾船政,和大家共同回忆一下当年马江先烈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除了景点,必提的一个人物是林则徐。他很喜欢看外地朋友乍闻林则徐是福州人的时候,那种惊讶的表情。但私底下他又是不满的,他觉得我们城市的宣传还不够——像林则徐这样一个如雷贯耳的民族英雄,怎么能不让全国人民知道,他是我们福州人呢?然而,这两年我在的时候,他已经不大提起福州的历史。因为我常常怼他。我说,外地人不知道林则徐是福州人有什么奇怪?你知道文天祥是哪儿人吗?你知道岳飞是哪儿人吗?——马户不知道。我说,文天祥是江西吉安人,岳飞是河南汤阴人。然后呢?你觉得吉安和汤阴很了不起,赶紧买张票去看一看这两座城市么?——马户当然不会去,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去。我说,你这么景仰林则徐,为什么连虎门都没有去过?我说,你不仅没去过虎门,你连马尾船政都才去过一次,还只是中学时代,学校组织去的。怼到这里,马户基本上已经放弃抗辩了。但真正击垮他的是这段话:我说,你根本就不了解福州文化,你连《闽都别记》都没看过,你甚至连福州有这部小说都不知道,你更不知道你从小听到大的那些民间故事大部分都跟这部小说有关系。你自己都不了解的东西,为什么责怪别人不欣赏?马户终于喘着粗气不吭声了,用他铜铃大的眼睛瞪着我,仿佛要把我一口吞下。但我知道他没这么好胃口,他这么用力的样子,只是希望从自己的心理废墟里重新站起来。二马户是福州人民的好儿子,他的嘴里常喘粗气,只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只是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城市的魅力,跟所谓的历史文化没有必然关系。历史从来都是冷门学科前几年所谓的历史热,只不过因为出来了一些人,将故纸堆里的历史讲述得通俗易懂有趣好听而已。普通人并不关心历史本身,他们关心的只是“通俗易懂有趣好听”——换句话说,当历史娱乐到他们,他们便关心历史,娱乐不到,便只好束之高阁。所以,《三国志》没几人读过,大家都争着看《三国演义》;所以,《杨家将》中奸臣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实际上是大宋开国第一武将,其武功赫赫远超杨家诸将,但大家无所谓这些,在演义小说中、在戏台上戳着潘仁美的脊梁骨骂了几百年;所以,大众根本不知道,甚至知道了也不关心,原来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作用是有争议的。他们只要从中学课本里知道这是销烟的民族英雄就够了,毕竟历史功过的评论是学者们的事,毕竟生活这么艰难了,谁还会为古人操心?所以,马户没有花苦功去钻研福州的历史,并非他的错。他只是错在,希望别人能去历史的深处索隐发微,感悟福州的魅力。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别人,这样的双标,是我不能容忍的。在文学领域,从来有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争;在文化领域,也从来都是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并存。真正在民间产生影响力的,一直都是通俗文化。每个人都给《红楼梦》竖大拇指,但有几人真正能读懂红楼梦的好处?倘若没有戏曲将红楼梦搬上舞台,黛玉宝玉恐怕也不会如此国人皆知,《红楼梦》便也只能高居于文人们的书斋里了。城市魅力也是如此。马户不忿于厦门只是因为漂亮而红透中国——开玩笑,人类是视觉的动物啊。美女帅哥谁不喜欢?你以为小鲜肉们靠什么海纳流量?难道靠演技?靠才华?长得好看就可以秒杀所有老戏骨了。我们去马尔代夫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那些岛屿的颜值?福州不也是这样吗?每年三四月份工业路羊蹄甲花开,瞬间网红。三坊七巷为什么影响力不及宽窄巷子?比起文化底蕴,三坊七巷当然胜过太多。但宽窄巷子很慢生活很文艺啊成都重庆在全国的影响力大增,难道不是跟几年前川菜在全国大行其道有关系么?我们的闽菜,却很难出得了家门口。我的朋友江老湿在分析为什么成都魅力远胜于福州的时候说:“食欲与性欲一定是最简单有效的两个传传点,恰巧成都都做到了。”火锅+姑娘+慢生活,这就是成都闯九州的三板斧,而杜甫草堂、武侯祠等等,不过只是来了蛮去转转,买猪头肉搭猪尾巴的赠品而已。那些在俗文化处着眼的城市都火起来了,那些抱着历史文化不放的城市……自求多福吧。(由中国传统木偶演进而来的霹雳布袋戏)三当然我不是说历史文化会损害一座城市的魅力。真正损害一座城市魅力的是对历史文化的抱残守缺。无论在哪座城市,博物馆大概都是文化地标之一。但这个城市里最有文化的地方,恰恰也是最冷清的场所。时下许多博物馆都试图突破如此尴尬的困境,它们纷纷摸索着与文创的结合。这是有成功先例的。最大的例子便是北京故宫,这两年文创事业风生水起,日历、口红……那些沉睡于森森博物馆里的文物走下神坛,借当代设计的东风,成了一个个爆款产品,故宫赚得盆满钵满不说,那些文化也顺势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而北京故宫文创产业的成功,应该是受到对岸台北故宫的启发。台北故宫早已形成台湾最大的文创产业链,深宫里的文物纷纷与日常用品、美食等相结合,成为时尚与流行。我们大概都还记得当年那个风靡网络的“朕知道了”胶带吧,那便是台北故宫的爆款。让老百姓眼中严肃刻板高深莫测的文化生动有趣起来,这是文化传播的惟一途径。一档《国家宝藏》节目,岂不是使无数观众一夜之间发现了历史之大美,文化之惊艳?这档节目短短几天的影响力,是无数博物馆终其十年百年都达不到的。博物馆如此,城市文化也是如此。风靡台湾的霹雳布袋戏,把传统的中国木偶戏推陈出新,形成现代的偶动漫,制作数千集剧情,形成一个庞大的IP王国;台湾的电音三太子把传统庙会的三太子阵头与电子音乐相结合,让三太子咬着奶嘴随着电音起舞,甚至还让三太子骑上改装过的摩托车。电音三太子由此从宗教文化转为流行文化,连马英九、蔡英文都成为他的粉丝,还到大陆进京演出。所以,并非传统的历史文化有错,而是传统文化有一些已经不适合当下审美,需要进行美学加工,有些门槛太高,娱乐性不强,需要进行通俗化改造。从某种程度来说,一座城市流行文化越强,城市的性格魅力便越凸显。如果不是当年台湾对大陆流行文化的输出,大概也没有《爱拼才会赢》、《世界第一等》等一批闽南语歌曲在大陆的风靡,以至于外省人认为闽南语便是福建话,以至于福州人到省外也常常被认为也说闽南话。这便是流行文化的影响力。而传统的文化,只是流行文化的素材之一。如同《三国志》是《三国演义》的基础和素材一样。马户的缺失大概就在这里。他把食材当成了大餐,殊不知,中间还需要进过煎煮烹炸,才能成为流行大餐。而只有成为流行大餐,才能让文化在普罗大众心中获得新生。这一点,其实福州做得很不够。为什么大家常常诟病三坊七巷?因为三坊七巷恰恰也是犯了将食材直接当大餐的毛病。你以为游客真的冲三坊七巷的文化而来?说实在的,三坊七巷里的名人,对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说,没几个熟悉的,有吸引力的就更少了。对大部分人来说,参观名人故居,实在得不到多少乐趣。他们大多猎奇而来——这么大一片古建筑,媒体上也吹捧得凶,总得来看看。但对游客而言,逛三坊七巷和逛乌镇、平遥古城,大约属于一类,都是古镇游,里面的文化差别,不一定GET得到,能体会到的无非是不同风格的穿越感。三坊七巷的业态更是如此。要么一堆的所谓名家大师工作室,书画的、非遗的、研究周易的,这些工作室常常闭门谢客——就算开着,对游客又有什么吸引力呢?他们难道真会对书画啥的流连忘返?要么便是让过时的土特产老工艺沿街摆成地摊货。拜托,象牙梳、脱胎漆器这些东西,对现代人真的有吸引力么?如果真有,这些老工艺也不至于生存如此艰难。倒是纸伞悬空倒挂于坊巷半空,一片望去,颇有几点别致——这还是视觉享受。至于朱紫坊,据说要做成漆画漆艺一条街,你要如此阳春白雪,就把朱紫坊当成博物馆,由政府供养起来倒也罢了,偏偏又想着能靠漆画漆艺引来人流如织,如果漆画漆艺有如此魅力,还需要费尽心思又保护又推广的么?这个商业逻辑,实在令人费解。什么时候马户可以挺直腰杆吹嘘他的福州文化而对面的人确有兴趣,不是出于礼貌耐着性子尬笑着听呢?那就是这部城市的文化能变成一首首好听的歌,一部部动人的小说,一集集让学生们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阅读的动漫,一件件让年轻人爱不释手的小玩意儿,一桌桌能走向全国的福州菜……套用一句网络用语——我们对一座城市,始于颜值,陷于美食,忠于好玩。如此而已。(欢乐的电音三太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zp/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