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6205102.html

木棉盛开的时候,我们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和“社区伙伴”(PCD.PartnershipsforCommunityDevelopment)驻云南项目官员的邀请,在高黎贡山百花岭宣教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自然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

车到百花岭,沿途白花羊蹄甲繁花满枝,有乡民正在树下捡拾花朵。回想中午在保山午餐时有一道菜就是炒白花,正是此物。后来培训间隙时,傣族的小伙子带我们摘下花朵,立即放入口中品尝,味道香甜,和我记忆中在大理吃的可食用滇红玫瑰味道相似。

先经过百花岭保护站,站址位于高黎贡东坡,怒江峡谷西侧,近于山脚。然后到达百花岭宣教中心。这里属保山管护局直管,位于山上最后一个村庄百花岭村。这里本来的名字,应该是白花岭,来源于可以食花的白花羊蹄甲。后人改“白”为“百”,反倒掩盖了地名的来历。

和这白花同时盛开的,还有宣教中心门口高一二十米的木棉。木棉即是四川某市的名称所指:攀枝花。原来读诗人舒婷的诗《致橡树》,对木棉花心向往之。这倒是第一次亲眼见这一树从诗歌里走出来的繁花,果真颜色如火焰一样满树燃烧,花朵如爱情一样沉重叹息。木棉花朵硕大且厚重,糖分很高,手触之下,粘粘的,散发出甜腻味。后来徒步百花岭澡塘河温泉环线时,路遇了许多也是从诗中走出来的“橡树”,因为长在混交林中的缘故,却远比不上这木棉高大、漂亮。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生物的多样性,被学术界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于今年10月在昆明召开,大会将制定“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全球新的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高黎贡山将是这样一个重要会议的背景。而这次培训地所在的百花岭区域则是高黎贡山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之一。除了热带雨林分布、国际著名观鸟地、古蜀身毒道百花岭至南斋公房段所在,此外还有一个隐藏在山间历史悠久的野温泉。真是选对地方了。

1.联结人心

这次培训活动是社区伙伴和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正在执行的一个为期两年的乡土自然教育项目的一部分。湖畔自然教育受邀承担培训课程执行。管护局相关科室、高黎贡山东坡的分局领导、管护站、护林员、辖区学校教师、文化站负责人共25人参加了培训。他们一部分来自“自然”,一部分来自“教育”,一部分来自“社区”,背景的多元化,反映了社区伙伴立足社区、学校、家庭,立足乡土文化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初心。

人是自然教育的关键因素。自然教育要跨学科融合,要跨领域协作,要多角度切入,要多途径突破,离不开来自不同生活和文化背景的人,离不开他们的知识、经验与价值。自然教育要联结乡土、自然与社群,也必须回应人们各不相同的生存、学习与发展需求。在培训期间,不同的声音被听见,不同的经历被分享,不同的发现被点亮,不同的联结乡土、文化、自然、社群的方案被提出。自然教育是联结人心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外来者,即使已经去过高黎贡若干次,但都没有这一次更亲近它的山川、风物、人文。记得一天傍晚,和几个伙伴一起走路去村里的大鱼塘。正好有一个以前认识的客车师傅在村里,于是去拜访他。我们坐在他家已经上百年的老屋面前的院坝里,百花岭村层层叠叠的屋子围绕着大鱼塘周围,宁静安详。品尝着主人热情款待的青茶和新鲜的柑橘,对面是那座二战时滇缅抗战中国军队反攻高黎贡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尖山子。如果运用想象,你就可以越过这座天然圆堡垒式的山,然后用目光沿着陡坡往下,那里就是怒江,还有那座飞跨两岸的著名的双虹桥。那是抗战中唯一未被战争摧毁的有二百年历史的古桥。

上一次我曾经站在它屹立江心的天然巨石桥墩上,俯瞰着悠悠的怒江水。这次同行的一位老校长说,他曾经看过深蓝的海水和其它地方的水,但再没有比怒江的水更绿的了。我深以为然。七年前穿越横断山那次徒步时,起点就在怒江边上。曾经看过九寨沟的水和许多湖泊和海洋的水,当时仍然被怒江水的美艳惊呆了。特别是深处的那恰洛大峡谷段,常有青色悬崖临水而立,江水拐弯的地方常常有一弯子白沙洲。青崖、绿水、白岸的对比形成直击心灵的美。不知道是人本就是从自然中才获得了美,还是又用最高的美去返观自然使然。

记得在入境云南时看到过一句广告语:“你的远方,我的家乡。”坐在村里那一段闲聊的时光,主人的猪在圈里偶尔呻吟的声音,灶里的柴火噼啪的声音,还有晚上回到宣教中心的院坝时,听到这群山的守护者在高大的紫椿树下动人歌唱的声音,都化作了记忆,化作了远方。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自然教育的理念与种子只有通过人心,才能在山的自然和人的社区里生根发芽。

2.联结自然

年,热爱自然的网友改编了高晓松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重新填词创作了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歌曲《自然之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无花果里蜂缠绵。培训第二日上午是到百花岭澡塘河温泉环线徒步和自然体验的时候。在热带雨林区,在玩植物宾果游戏寻找老茎生花现象任务时,我们发现了一株高大的大果榕。除了身上附生和寄生的一些植物,它的树冠独占了美人瀑布旁一片巨大的空间。潮湿和丰富的热量为它提供了优沃的环境。就像热爱奔跑的人常在草原,热爱海洋的人常在水边,它像一个巨人优雅地扎根此处,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同行的伙伴分享了关于它的授粉方式,关于食用它的叶和果的美好记忆,关于它与无花果的亲缘关系,关于延续了数千万年的榕与榕小蜂的缠绵故事,关于无法再在社区周边寻觅它踪影的遗憾……然后,带领大家作自然解说练习,通过自然游戏,探索大果榕树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地球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自然教育,在此刻自然而然发生了。从此,这株美人瀑布旁高大美丽的生命,写入了我们的生命记忆。

经过澡塘时,大伙纷纷脱鞋走入温泉。这可能流淌了数以千万年的地热泉水,曾经迎接过无数世代的生命经过。闭上眼,仿佛看到傈僳族的猎人扛着弓弩和猎物走过,仿佛听到那些青年男女在澡塘边的歌会里倾吐心声。以往傈僳族人喜欢在这样的温泉里裸浴,如今,文明的遮羞布已经把自然和纯粹的人性遮蔽起来了。高大的榕树覆盖在温泉上方,四周围合,只留下一个天窗。榕树下的一块巨石上丛生野山姜,花期未过,长长的茎叶从石头顶端垂向温泉,仿佛在对镜梳妆。曾经于夜里泡在池中,仰头望着月光从树的天窗洒下,回忆起来像一个永恒的梦境。这个梦境也是曾经生活在这座伟大的山上的人们的共同回忆。

环线徒步的最高点在大瀑布。我们在高大的树下玩“树的结构”游戏。树很忙碌,树是跟我们一样重要和平等的生命,树的存在让人的存在被照亮,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在和树的生命的参照中被袪魅。这是一个可以将人引向深度体验自然的游戏。木材的分类与树木形态学,物质、能量、信息在大树的循环过程,树木内部的生长与死亡,结构与功能的生动演示,在我们的欢笑声中蕴含着沉思,在我们的生命活力和树的生命活力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一上午让人流汗的徒步,在“打开五官感觉,习以为常变新鲜”的过程中,在对树的自然游戏和自然解说中,达到了高潮。兴奋中有沉静,情感的激荡和理智的飞扬相应和。我们和这处自然胜景有了一次深度融合。

这次体验活动之后,原本生活、习俗、经历相差较大的一群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彼此沟通和联结的共同情感和语言。

在自然体验过程中,自然游戏的带领、自然解说的练习、自然观察的方法、自然探究的知识、自然教育资源的调查、场地风险的评估,都进行了尝试。

百花岭自然体验知识结构图

3.联结教育

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比利斯召开的有关环境教育的第一次国际政府间大会指出,自然教育“总体上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种方法。”自然教育常有的弊端是:“有自然无教育”或“有教育无自然”。因此,单独谈“自然”和单独谈“教育”,都不是自然教育,同时,“自然”+“教育”也不等于“自然教育”。这是培训期间的理论课上要厘清的第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个重要问题,是要理解自然教育的合法性地位。自然教育哲学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哲学的一部分。刘东黎先生曾说,“自然教育更像是一艘无形的诺亚方舟,努力抗拒着现代性浪潮正在加速的漫漶与侵蚀。”所以,重新进行自然启蒙,高举自然教育大旗,是应对自然、教育和文化三重危机的重要方式。

第三个重要问题,是构建自然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体系。这部分的探讨,回应了自然教育一线工作者活动和课程开发的需求,也回应了自然教育机构方案规划和发展的需求。

自然教育,根本上是一个教育问题。但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生物或文化进程,而是生活,是自然。自然教育即是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文化。这是自然教育方案和课程开发的根本原理。

在培训过程中,社区伙伴的项目官员汇报了高黎贡西坡开展的乡土自然教育项目情况,湖畔自然教育的负责人汇报了在常州开展的社区型自然教育中心和在太行山开展的乡村学校型自然教育案例。最后一天下午,高黎贡东坡各管护站、学校、社区文化界代表一起制订了未来立足于在地文化的乡土自然教育行动计划。

全球关怀,在地行动。社区伙伴和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推动的“保护地、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乡土自然教育计划未来可期。

附:学员感悟(作者:展颜)

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自然的本能。我自小生活在神奇美丽的高黎贡山麓。小时候,我喜欢种花花草草,喜欢看着父母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喜欢听虫鸣鸟语,喜欢观察自然中的一切。大自然中的美好经历在我心里播下了热爱自然的种子。长大后,因为自小喜欢画画,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绘画教师。在教学中我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锻炼观察能力,感受大自然。这些教学经历更加让我认识到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意义。

年我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zp/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