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甲大聚会
长白癜风吃什么药可以好啊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idianfengyaopin/18242.shtml 厦门很热,所以可以见到不少羊蹄甲,尤其是厦大校园,着实种了不少。之前总是分不清羊蹄甲和洋紫荆,还有红花羊蹄甲,干脆统称羊蹄甲。再加上白花羊蹄甲和洋紫荆的变种白花洋紫荆,我这个粗犷的江淮汉子基本傻了眼。尽管嘴上说不,内心直接选择放弃。 这时候她适时地出现了,高雅却不奢华,美丽而又婉约,直让人耳目一新。为了更好地烘托她,我饶有兴致地把以上羊蹄甲统统对比了一番,认真地找出了区别。由此可见,颜值才是学习的原动力。单从这一点来看,山东大学带领非洲兄弟已经走在了前面。 她就是黄花羊蹄甲(Bauhiniatomentosa)。因为新买了拉丁文词典,所以我对拉丁文陡然有了兴趣。Bauhinia是羊蹄甲属的属名,全世界大约有种羊蹄甲属的植物。而这个属名是为了纪念植物学家Bauhin(鲍信)家两兄弟Gaspard(加斯帕德)和Johann(约翰),他们家族出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古代三国时期也有个同名人物叫鲍信,不过他不是科学家,而是一员武将,是东汉末年讨伐董卓的诸路豪杰之一。后与黄巾军交战期间,为救曹操不幸战死。操感恩,加封其子。 种加词tomentosa是多毛的意思,这是为了描述黄花羊蹄甲柔软多毛的豆荚。除此之外,具有相同种加词的毛泡桐(Paulowniatomentosa),土蜜树(Brideliatomentosa)和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无一例外都是毛乎乎的。 Bauhinia家族分为三个亚属,羊蹄甲亚属(Subgen.Bauhinia)除了羊蹄甲本种(能育雄蕊3枚)之外,能育雄蕊为10枚或者5枚,而且大多数为乔木和灌木。厚盘亚属(Subgen.Lasiobema)和显托亚属(Subgen.Phanera)能育雄蕊3枚,皆为藤本,具卷须。 黄花羊蹄甲为直立灌木,叶纸质,近圆形,先端两裂(状如羊蹄)。花通常两朵组成侧生花序。花瓣淡黄色,上面一片基部中间有深褐色或紫色的斑块,能育雄蕊10枚(属于羊蹄甲亚属)。荚果扁平,被毛,成熟时脱落。本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我国南方地区有引种。 相对于其他各种羊蹄甲,黄花羊蹄甲特征明显,花瓣为亮黄色,随后逐渐变成淡紫色,这点和棉花很相像。花瓣内面还有一块褐斑,不注意还很难发现,毕竟她的花头是下垂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外表好看只是表象,架不住暗地里心黑。正因为这块褐斑,黄花羊蹄甲十分容易辨别,而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白花羊蹄甲,洋紫荆,以及白花洋紫荆就没那么好认了。 我们先把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给踢出去,因为它是羊蹄甲亚属唯一能育雄蕊仅3枚的种,purpurea的意思是紫色,羊蹄甲的花瓣桃红色,勉强名副其实。窃以为羊蹄甲是这几种里面最丑的一种,它的花瓣较窄,且具有长柄, 第二个要考虑的是红花羊蹄甲(BauhiniaXblakeana),红花羊蹄甲是羊蹄甲(B.purpurea)和洋紫荆(B.variegata)的杂交种,花红色,花序轴较长,因花粉败育而一般无法结果,若有结果也不能完全成熟。红花羊蹄甲年左右在香港首次发现,年正式定为香港市花,中国大陆民众多称此花为“紫荆花”,但需注意区别一般意义上的“紫荆”(豆科紫荆属的Cercischinensis)。红花羊蹄甲的种加词为Blakeana,用以纪念号称热爱植物的香港被殖民时期第12任总督卜力(SirHenryArthurBLAKE)夫妇。红花羊蹄甲的拉丁文很特别,中间有个“X”,这可能表示它为杂交种,虽然是自然杂交种。总得来说混血颜值比较高,红花羊蹄甲果然不负众望。颜值永远是第一位的事情,即使不育也不影响大家对它的追捧。 至于洋紫荆(Bauhiniavariegata),香港人把它称为宫粉羊蹄甲,我觉得很合理。因为相比于红花羊蹄甲来说,洋紫荆的花色确实淡了一些。摒弃洋紫荆这个土名,也更有利于大家区别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在这一堆羊蹄甲当中,红花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是最容易混淆的两种了,好在红花羊蹄甲是自然杂交种,基本不育,如果遇到果实满枝头的,那一定是宫粉。而且宫粉的花要小一些,花序轴极短。variegata是杂色的意思,这也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宫粉羊蹄甲花色之单薄,如同84或者双氧水撒到了红花羊蹄甲上面。 红色系搞定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两种白色的羊蹄甲--白花羊蹄甲(Bauhiniaacuminata)和白花洋紫荆(Bauhiniavariegatavar.candida),其中白花羊蹄甲可育雄蕊10枚,花瓣纯白色,柱头较大。acuminata为叶先端突尖之意,由此看来,白花羊蹄甲的叶子会更尖锐一点,当然它会有两个尖头;白花洋紫荆为宫粉羊蹄甲的变种,可育雄蕊5枚,上方的一片或全部花瓣均杂以淡黄色的斑块。其实仔细一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至此,五种容易混淆的羊蹄甲算是分了一个大概,剩下的任务就是找图了。这点我是不担心的,在我们拈花惹草群,北有唐棉,南有一帆,东有茑萝,西有丁蜀。倘若真的找不到图,问各位大师借来就好,毕竟他们的图都是有质量保证,并且他们也很乐意为瞎科普大业贡献绵薄之力。 在此小结一下以上五种羊蹄甲的区别:1.羊蹄甲花瓣窄,具长柄,3枚可育雄蕊;2.红花羊蹄甲是自然杂交种,香港市花,颜值虽高,但杂种不育;3.宫粉羊蹄甲(洋紫荆)与红花相似,但花小,花色不纯;4.白花洋紫荆是宫粉的变种,花瓣白色且杂以色斑;5.白花羊蹄甲目前已经独立成属了,说明它与其它羊蹄甲差别很大。其花瓣白色无色斑,可育雄蕊10枚。 除了以上几种高大乔木,南方各大植物园也多有引种羊蹄甲属乔木、灌木和藤本。这些植物无论是颜色还是花型都区别很大,用肉眼足以分辨。 云南羊蹄甲(Bauhiniayunnanensis),又名云南马鞍叶,攀援藤本,分布于缅甸、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米至2,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地灌丛悬崖石上。 鞍叶羊蹄甲(Bauhiniabrachycarpa),直立或攀援小灌木,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北、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米至3,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地草坡及河溪旁灌丛中。 首冠藤(Bauhiniacorymbosa),本质藤本,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生于山谷疏林中或山坡阳处。 龙须藤(Bauhiniachampionii),藤本,具卷须,分布于中国、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生长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丛或山地疏林和密林中。 锈荚藤(Bauhiniaerythropoda),木质藤本,分布在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常生于山地疏林和沟谷旁岩石上。 单蕊羊蹄甲(Bauhiniamonandra),乔木,原产马达加斯加,全球多地归化。仅有1枚可育雄蕊。 橙羊蹄甲藤(Bauhiniakockiana),又名素心花藤,多年生常绿藤本。单叶互生,长卵形或椭圆形叶,全缘。从这点来看,它毫无羊蹄甲属的叶形特点,但花多少还是有些该属的模样。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尼。我国南方有引进栽培。 还有一种橙色的羊蹄甲叫嘉氏羊蹄甲(Bauhiniagalpinii),颜色和橙羊蹄甲藤倒是相似,但除此之外再无相像之地,所以毫不担心互相混淆。它原产于南非,中国华南、上海、四川有引进栽培。 金叶羊蹄甲(Bauhiniaaureifolia),攀援大灌木,年在泰国首次发现,花白色,其新叶有如金箔一般闪闪发光,且具有绒布样质感,因而被称为金叶羊蹄甲。平心而论,其颜值实在一般,但贵气逼人,深得资深人士喜爱。 在此鸣谢友情供图的唐棉,茑萝和莫莫。(排名不分先后。) 鼠叔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tijiaa.com/ytjzp/4624.html
- 上一篇文章: 故乡的原风景middot伍花
- 下一篇文章: 树木传奇41永远盛开的紫荆花